返回

第十三章 油泼面(一) (1/2)

温明棠背着行李跟上了姜老叟同张采买。

去的路上,姜老叟同她将大理寺公厨衙门的待遇说了一番。

“京城各部衙门公厨的待遇都是一样的,每月工钱五百文,月休两日,吃住皆在衙内。”

温明棠知晓赵司膳替自己打典的差事定然不会差,却没想到竟这般好。要知道寻常百姓一家三口每月所有花销在里头也不过八百文,她五百文,吃住还包在里头,这般一算,每月富余起码也有工钱的一半以上了。

况且这也算是衙门的职位了,除非遇上盖朝换代了,不然是全然不用担心什么东家跑路、苛扣工钱这等事的。

真真算是个稳定又包吃住的好活计了!当然,考虑到这是大理寺衙门的公厨,“稳定”二字要另说。

一行人边走边聊,待走到大理寺衙门时已过暮时了。

暮时之后,长安城各部衙门的官员已然下值了。不过,似大理寺这等衙门,因案子什么的时有发生,按时下值之事也委实不好说。

温明棠等人到大理寺时,官员办案的堂内依旧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估摸着又有什么案子发生了!”姜老叟看了随口道了一句,便领着温明棠去了后衙的公厨。

公厨里的暮食已然撤下去了,这个时辰,自没有什么吃饭的大理寺官员,只有几个杂役正围在一张食案边就着一堆炒瓜子闲聊。

眼见姜老叟突然领了个小娘子进来,几个杂役吓了一跳,慌不迭的站起来,口中参差不齐的唤着“姜师傅”。

虽然是隔壁国子监公厨的主厨,可好歹也是个“暂代掌管”的,算半个做主的,自然不能怠慢。

姜老叟朝他们笑着点了点头,问道:“纪采买呢?”

“在房里呢!”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脆生生的回道,“我这便去叫!”说罢,便腾腾地跑了出去,不多时,就领了个四十上下、皮肤微黑的男子过来了。

那人一见姜老叟便同他打了声招呼:“姜师傅!”

姜老叟朝他点了点头,指着身边的温明棠介绍道:“这是老叟替你们大理寺新招的厨娘,才从宫里头出来,手艺很是不错,御膳房的司膳都连连夸赞呢!”

听到这是姜老叟招来的新厨娘时,纪采买愣了一愣,待到目光落到温明棠脸上,看仔细了,脸色顿时变得微妙了起来。

温明棠察觉到了纪采买脸色的变化,便知道事情不大妙。

果不其然,下一刻,便听那人冷笑道:“先时那周厨娘还是鸿运楼主厨的关门弟子呢!结果不止菜做的平平,听闻还闹出事端来了。先时要不是林少卿将她调走,家里人找上门来闹的就不是国子监而是我们大理寺了!”

一席话听的温明棠忍不住苦笑:没想到前头那个周厨娘竟是个如此会搅和事情的。有这么个“珠玉”在前,怕是任谁都对差不多年岁的厨娘避之不及了。

这话说的着实不客气了些,不过姜老叟一把年纪了,也不是什么脸薄的,闻言立时笑着打起了圆场:“老纪啊!我们国子监那些学生不过十三四岁,说到底还是半大的孩子,做不了主也就罢了!可你们这大理寺的官员便是最年轻的也弱冠了,哪至于叫家里人找上门来?况且,你们这大理寺公厨……啧啧,”说到这里,姜老叟朝纪采买挤了挤眼,道,“论事多,哪个比得上你们大理寺?”

言外之意:你这大理寺公厨是个什么地方心里没数么?

“这公厨厨子的位子空缺大半年了,好不容易替你们招到一个,就不要挑了啊!”姜老叟说着伸手拍了拍纪采买的肩膀,指着温明棠,道,“温小娘子若是叫你不满意,又没有入内务衙门的册子,你再换了便是!左右你们不管是换十二个还是十三个,都是排在首位,换的这般勤快,旁的衙门想追都追不上啊!”

纪采买:“……”

姜老叟这一席话委实叫人无法辩驳。更何况,大理寺公厨确实缺人了些。

再者,没有入内务衙门册子的厨子,做菜若是不好,辞退便是了!纪采买想了想,终究还是点头暂且留下了温明棠。

不过虽是留下了,他却没问温明棠擅长做什么菜式,而是便开口便对温明棠道:“眼下我们公厨的午食同暮食都有师傅在做了。缺个做朝食的,温小娘子可做得朝食?”

一日三食分朝食、午食同暮食,其中午食和暮食于大多数厨子而言属于“正食”,最能做出花样来,而朝食便不行了,花样就那几种,是以朝食师傅一向极难出头且最容易被忽略。

这纪采买一开口便将人安排至朝食师傅的位子上,要说没有为难温明棠的意思,谁信?

这些龃龉温明棠能察觉到,姜老叟这等人精又怎会察觉不到?

眼下,见纪采买这般直接给了温明棠一个下马威,姜老叟连忙开口试图阻止。他道:“温小娘子一手青梅排骨做得极佳,不若安排她到午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