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 天下震动!靖难要再次上演? (1/2)

卯时。

奉天殿。

正值朝会。

今日众臣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文武百官皆列于殿,无一请假。

但罕见的,皇位之上却是空空如也。

自开国以来,朱棣还是第一次早朝迟到。

一时间,空闲下来的官员们不禁开始交头接耳。

“诶,你们知道皇上为什么没来吗?”

“听没听说,昨晚外面出现叛军了。”

“樊忠将军连夜率军出城,大将朱能镇守城门,西营那边都乱套了。”

“我怀疑,陛下没来上朝就和这事有关。”

“嘶......真的?宝友,这可不兴瞎说啊。”

“我骗你们干嘛,昨晚我去城西的怡红春,官道都不不让过,全给围了起来。”

“我也听说了,昨个夜里,有人看见太孙去城西了,不知道去做什么。”

“还有人看见太子府的属官杨士奇上了龙辇,直奔皇宫。”

“汉王府据说已经被禁军围起来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很快就在朝堂中传了起来。

唯有杨溥、杨荣、杨士奇三位内阁老臣纹丝不动,看着自己的脚尖。

无论外界传来什么样的声音,都置若罔闻。

“咳!嗯!”

不多时,一声刻意加重的咳嗽声响起。

朱棣一身素色龙袍,从偏门走了出来。

文武百官见此,立刻闭口息声,大殿之内落针可闻,唯有剩下朱棣的脚步声。

“说呀,怎么都不说了?”

“刚才不都说的挺好的吗?”

朱棣一步步迈上台阶,来到龙椅旁。

并没有坐,只是用一只手按住椅背,侧身俯视殿下的一众大臣。

威严的目光所至之处,群臣莫不低头,无人敢与其对视。

朱棣虎目右移,瞄准了居中的一位官员,沉声道:“解缙!”

“皇上......”

朝班中,解缙小心翼翼走了出来,脸上写满了“开心”。

这么多人议论,唯独倒霉挑中了他,换谁谁都郁闷。

朱棣凝视了解缙一会儿,问道:“解缙,刚才他们说的话,我没有听清。”

“朕呢,刚才进来的时候,就听见你的声音最大。”

“你和朕说说,他们刚才都说什么了?”

看着满脸笑容的朱棣,解缙顿时感觉到一阵不寒而栗。

“皇上,臣什么都没有听见......”

朱棣忽然笑了,“没听见?解缙,你不是号称天下第一大学士吗?”

“你不是自诩才华无双,朝中无人可比吗?”

“朕在偏门都听见了,没进来都听见了。”

“你堂堂的大明第一学士,耳朵让驴踢了吗?说!”

说到最后,朱棣语气猛然加重。

洪亮的声音穿透大殿,久久回荡。

解缙全身颤抖,冷汗瞬间打湿了脊背,只得硬着头皮道:“皇上......臣,臣听说昨夜城外出了叛贼......”

解缙说完,低头闭上了眼睛,仿佛在等死一般。

然而这时,朱棣却忽然变得和颜悦色,点头道:“很好。”

“该说就说,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总比背后偷偷摸摸议论的好,你说是吧解缙?”

解缙小声道:“是......”

明眼人都看了出来,朱棣看似是在训斥解缙,实则是在敲打群臣。

皇家之事,上书陈奏可以,私下议论绝对不行。

当下,群臣也收敛了姿态,规规矩矩站好。

朱棣再度扫视了一眼殿下,这才坐下身子,脸色恢复成淡然。

“行了,既然已经说开了,就好好说说吧。”

“昨夜城外确实出了叛军,规模十万人。”

“你们不用担忧了,现在他们已经全部死了。”

众臣一片哗然。

虽然刚才已经有所猜测,但亲耳听到朱棣说出这件事,还是感觉到十分的震撼。

作为一位功绩不逊色于开国皇帝的帝王,朱棣对大明的掌控是相当稳固的。

平时莫说是叛乱,就是一点小小的躁动,都会被瞬间抹平。

像这种大规模的叛乱,在开国以来还是头一次。

因此更加牵动人心!

解缙眼珠一转,知道自己将功补过的机会来了,便朗声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