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样样都有了 (2/3)

寺院里厮混,寸步不能出寺门。

老姚出门有交待,山上山下什么什么都是老虎,禁止他走出山门的,那个小和尚继义明面上说是来照顾他保护他,实际就是负责来看守他的,武功不错,方源打不过,每次想偷跑,都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这让他郁闷不已。

要是空间里有“降龙十八掌”什么的秘籍,他早就想去学习一番了,枪倒是有,拿出来放不回去,麻烦太大了,还有,小和尚多少也算是自己人,不能吓唬出家人是不是!

“给!最后两颗了!没有了!”方源从空间里拿出了一包的水果糖,不知“贿赂”了小和尚多少回了,可惜还是不能拉低他的底线,他只能在寺内游荡,不能出寺门,一出寺门,小和尚便会六亲不认。

不过,相比,以前只能在大堂打坐斋堂开饭房间睡觉的三点一线,方源现在至少可以在寺里到处闲逛一番了,还能看到一些香客。

进入永乐十六年,老姚的身体终于还是熬不住了,病来如山倒,整个人都消瘦无比,双眼也没了精气神,这是油尽灯枯的表现。相处这一年多来,方源尽管埋怨着对方对自己的管制和压抑,想清楚自己的处境后,他也知道,这是老姚对他最好的保护。

“耕读可矣,旦思家国,勿报私仇!谨记,谨记!”老姚数次将方源叫将过来,耳提面命其一番,生怕方源想起那些仇雠,杀父之仇啊,灭族之仇啊,不共戴天,但人又怎能胜天呢!

其实,方源心中也大致了解了那场祸事,伤心愤慨之余,心中又甚是无力,心想,是不是将空间之中的枪械子弹搬将出来,挂满全身,冲进皇宫,开枪杀将进去,来个血洗大内,干掉朱棣,快意恩仇一番,为这具身体的原主人讨个公道。

想了许久,方源觉得,过去的已然过去,愚忠也算不得什么好事,只是选择不同罢了,历史就是历史,自己来了,只是经历,而不是改变,拐个小弯可以,逆历史而行,那就不行,再说了,老姚对自己不错,皇帝好像没再追究,时间就是最好的遗忘剂!

老姚病重,连皇帝都来了,数次前来探视,赐金唾壶。皇帝每次来,老姚都会让小和尚继义将方源锁在房中,不允其出来,方源只能在房间里看书数钱,实在是无聊之极。

老姚心思还是很明了的,尽量别让皇帝记起还有方源这号人,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人们总会习惯性地忘却,伴君如伴虎,姚广孝也不敢揣测帝王心思,觉得还是小心为妙,掌控不了皇帝,只好控制住方源了。

一连数月,御医诊治之后,均摇头无语,皇帝连声并问老姚有什么要求。

老姚叫来了继义小和尚,将方源带到了床前:“孝复关在寺里已经很久了,希望您能赦免他,让他做一农舍翁可矣,安生一世。”皇帝看了看壮实的方源,眼神之中闪过一丝狠厉,方源不禁心头一寒,连忙将手指按到了戒指之上,一旦发现形势不对,拼死也要进入了戒指空间之中,保命要紧。

龙颜一怒那是最可怕的,其实,在方源的心中,只带来了后世的意识,至于这一世的种种,那个浑浑噩噩的少年,似乎在这三年里,全部磨灭得干干净净了,现在,他就是那个后世38岁的方源,与这位帝王,无冤无仇,所以,他的心中平静如水。

皇帝看了方源许久,心情有些复杂,最终,看了看榻上奄奄一息的老姚,答应了姚广孝的请求。

“入宫?从军?袭爵?汝择其一!”皇帝给出了选择,想再考验方源一番,反正这三种选择都必须把方源置于其监控之下,这是他的底限,哪怕是老姚的临终之言,也只能保方源不死,活下去而已,想依靠读书掌权、从军带兵东山再起,那是绝不可能的。

无论是宫籍,军籍还是承袭老姚的赐爵,方源都不可能再成为读书人的一份子,参与朝政。

榻上,老姚翻了个身,用尽全身力气,在床内侧轻敲了三下,这个动作,只有站在侧向的方源才能看清。

“袭爵!”方源回答得很干脆,没有一丝犹豫,皇帝见状,放下了自己搭起的手。老姚见到此幕,心怀安慰,轻声一叹,他总算是完成了对老友的最后一诺,手缓缓垂下,头轻轻倒向一边,眼睛一闭,溘然长逝!

方源也松了一口气,他这条小命算是暂时保住了,老姚的临终遗言,为他作了最后的保护,还给了他生存下去的资本。

老姚去后,皇帝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了老姚,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源袭其爵,为房山伯,继续督建大报恩寺。

“得了,命算是保住了!名字又被改了!”方源变成了姚源,皇帝的意思就是,你以前是谁我不想管了,就当朕看不见、听不到、没记住了,现在你是老姚的干儿子,这就样了,夹着尾巴好好办事,朕会一直盯着你的。

老姚生病之时,就告知方丈,一切从简,后事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