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大名皇宫,东宫……一名身穿华袍,举止优雅的雍容妇人正端坐在一张精致的太师椅上,神情悠然地品茗。她身旁的宫女们则恭顺地站立着,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仓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一名神色慌张的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殿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太子妃吕氏见状,微微皱起眉头,不悦道:“如此慌张成何体统!究竟何事发生?”
那小太监喘着粗气,结结巴巴地回答道:“启禀太子妃娘娘,陛下他……他从莲花县内离开了。”
吕氏轻轻将手中的茶杯放回桌上,漫不经心地问道:“哦?陛下离开便离开了,你这般惊慌失措又是为何?”
小太监连忙解释道:“回太子妃娘娘,陛下并非独自一人离去,而是带了一个十分年轻的男子一同上路。那少年看上去不过二八年华,如今正与陛下同乘一辆马车,正朝着应天府赶来。”
“什么?陛下带回来一个年轻的男人?还与陛下一同乘坐马车?去查!我要知道那人到底是谁!”
太子妃吕氏不知为何十分惊慌的冲着那个太监吼道。
吕氏看到那个小太监走后,便缓缓扶着手柄坐下。
自从太子妃常氏走后,她执掌东宫,太子也不经常询问,一切都由她打理。
继皇长孙朱雄英走后,太子膝下仅有四子,长子朱允炆,次子朱允熞和朱允熙,还有前太子妃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
那朱允熥生性懦弱不爱与人沟通,再加之其蠢笨的性格不讨陛下开心。
所以他的长子朱允炆便成为了皇太孙最有力的争夺者。
甚至有些朝中的文臣也在慢慢与她接近,她绝不允许现在出现一点触动她儿子朱允炆地位的人出现。
皎白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陛下,还有三里便到应天城内了。”在前面驾着马车的蓝玉对车厢内恭敬地说道。
车厢内。朱雄英捂着屁股,“爷爷,您乘坐地马车为何也如此颠簸啊。我这坐了五个时辰屁股都要成四瓣了。”
“真是想念坐汽车的时候啊。”
朱元璋满怀笑意地看着朱雄英,他真是怎么看怎么满意,爱民如子,有勇有谋,还能依靠自己考中县令。
“哈哈哈哈,你真是跟爷爷我一样啊,咱也坐不惯这个马车,这离应天府也不远了,你再忍忍吧。”朱元璋哈哈大笑道。
一刻钟后........
一辆载着大明皇帝朱元璋和皇长孙朱雄英成功返京。
皇宫内,朱元璋拉着朱雄英漫步走在沥青石砖上。
“雄英,还记得这里吗?这里是你的家啊,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
朱元璋现在依旧不敢相信已经去世了九年的大孙子竟然生龙活虎的站在他的面前。
随后他宽厚且满是老茧的手又紧紧握了一下。
“你想见你的父亲吗?你还记得你父亲的相貌吗?”朱元璋突然冲着一旁的朱雄英问道。
朱雄英一滞,脑中慢慢浮现出了一个人影。
史上最稳太子爷朱标,也是他的父亲。
“爷爷,既然我已经回来了,我觉得还是先去看一眼父亲吧。”
朱元璋听到朱雄英这么说欣慰的点了点头。
东宫......
朱雄英跟着朱元璋来到东宫,看到女华殿中依旧有依稀的烛光闪烁,朱元璋看到后重重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朱标现在依旧在处理着政务。
推开殿门,朱元璋牵着朱雄英踏步走入。
只见一名身着玄色上衣,面色有些淡淡的苍白的男人正趴在桌前细细的看着什么东西。
朱标突然听到有人进来的声音,抬头一看便看到在门口站着的朱元璋和朱雄英两人。
刚一见到朱元璋,朱标便叫道:“父皇,您回来了?”随即就要行礼。
朱元璋赶紧拦住朱标,“这没有外人,咱父子俩就不必在意着繁文礼节了。”
朱元璋扶起朱标,朱标便看到在朱元璋身旁站着的朱雄英。
“英儿,是英儿吗?你真的回来了啊。”朱标看到朱雄英便死死的抱住他生怕他跑了似的。
早在朱元璋确定朱雄英的身份的时候便立即嘱咐蒋瓛将这个消息告知给了朱标。
朱标最开始也不敢相信,毕竟谁能相信死而复生这种事情呢?但是听到朱元璋的描述以后便十分有八分信服。
要不是他必须留在应天府,他恨不得立马飞去查看。
但他现在见到朱雄英以后,心中那一丝顾虑也没有了,只剩下无尽的欣喜和兴奋。
只因朱雄英跟小时候太像了,甚至可以说是等比例成长。
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