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位奇人的身份到底何,微臣想了不少人,可无一人有此大才啊!”
“还请恕微臣斗胆相问,陛下可否给微臣透露些许消息?”
浑浊的眼眸之中闪过几分好奇,已是不惑之年的杨荣,此刻竟是像个小孩一般,想要从朱棣的口中,探听到更多关于作者的消息。
“哈哈!”
“没想到杨卿居然还有这么一面!”
看到杨荣的这幅表情,朱棣忍俊不禁。
“杨卿的心情我自然能够理解,不过此人的身份朕确实不能现在告诉你!”
“不过你别急,关于此人的身份,待会你就知道了。”
轻笑一番,朱棣看向了一旁的掌事太监。
“传朕的旨意,急召胡广,道衍两人入宫!”
“另外,把太子也叫过来吧。”
安坐龙椅之上,朱棣大手一挥,随即下令道。
“喏!”
掌事太监应声点头,而后迅速躬身退出了武英殿。
朱棣和杨荣相谈等待了不到半个时辰。
临近黄昏之时,两道高矮不一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武英殿外。
“微臣胡广(贫僧道衍),参见陛下!”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进入武英殿之中。
一身黑袍僧衣的道衍先行叩拜,在其身后,一袭正红色官袍的微胖男子,便是朱棣的内阁首辅。
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
随后太子朱高炽也及时赶到,跪拜一番站到了朱棣的身旁。
霎时之间,小小的武英殿之中,竟是集齐了大明现今,最有权势的一群人!
“都起来吧!”
朱棣大手一挥,先是让胡广,道衍二人起身。
随后,便看向了一旁的朱高炽。
“太子,今日的策论摹本准备好了吗?发给这几位爱卿吧。”
得到朱棣指令,朱高炽应喏而起,直接从宽大的袖袍之中掏出了三份摹本,走到了大殿中央,将之分发给了胡广,杨荣以及道衍三人。
而在三人接过摹本的同时,龙椅之上的朱棣,又开口说道。
“朕今日得了一篇新论。”
“其中策论,可平官员懒政贪腐之现象,朕阅览之后,深以为然。”
“具体内容,皆在你们手中的摹本之中,诸卿可以先看看,而后再谈谈想法!”
将目光投向下方的三人,朱棣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脸上颇有几分期待之色。
闻声,大殿中央的三人虽各有反应,却是不约而同的翻阅起了手中的摹本。
宣纸一经摊开,白纸黑字之间,正是时安今日所提出的“绩效制”。
“先定额俸,再论绩效,两者并行,严惩贪腐……”
目光放在最左方的标题之上,策论之中,简洁而又新颖的概念瞬间吸引了胡广这位首辅的注意。
连忙向下看了过去,随着时间的拉长,胡广脸上的表情也是变得愈发凝重了起来。
一口气通读而完,这位内阁首辅已然呆愣在了原地。
“陛下!敢问这篇策论是何人所写?!”
“这番高论,实在是太过高明!”
“臣竟有幸在此生之年拜读!臣读后深感自愧不如啊!”
猛然抬头,胡广抓着手中的摹本,脸上布满了震惊与不敢相信!
而与此同时,杨荣也把视线从摹本之中抽离出来,震惊之情毫不逊色胡广。
看到熟悉的文本风格,杨荣立刻将之间的那篇策论与之联系到了一起。
“陛,陛下……这篇策论,难道又是那位奇才的想法?”
手掌微微颤抖,内心猜测不断,杨荣抬起头来,惊疑不定的看向了龙椅之上的朱棣。
而此刻,朱棣也终于有了反应。
“不错!杨卿你猜对了!”
点了点头,朱棣直接开口答道。
什么?
还真是那位奇人!
听到朱棣的肯定答复,杨荣顿时目瞪口呆,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虽说这之前已经看过了时安早先的策论。
但江郎总有才尽时。
杨荣没想到如此短的时间内,此人竟会做出两本如此高明的治国之策!
道衍是三人之中,对于时安的情况,知道最多的人。
此刻竟然也流露出了同样的震撼。
在他身前,身为内阁首辅的胡广越读越是激动。
“好!好!好啊!!”
胡广因时安的策论震惊无比。
同事对杨荣和朱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