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1/2)

通过这次初掌控朝堂后,朱由检才深深地明白一个自古未曾褪色的名言。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虽天下之人都有选择到底要不要为皇帝打工的权利,皇帝也不能因你不为自己打工而杀。

但有个重要因素,他所处的时代,大家所求者无非是权、财、酒、色罢了。

真正为天下者,寥寥无几!

这样的人,在当下根本无法生存。

若无官位相配,纵有钱财,也不过是上位者口中的食物罢了。

想要保护自己应有的利益和财富,必须做官。

只有做官才能进入这个庞大的官僚集团里面,成为其中一员。

所谓的法不责众,无非是用来威胁天子的手段而已。

觉得天子离开他们,天下便不能正常运转。

没了这些士大夫教化天下,天下必然大乱。

士绅便是当下整个大明帝国的立国之基,离开了士绅,大明帝国亦将不复存在。

当下却是士绅操控天下和玩弄朝堂的巅峰,天子均已被这些所谓的士大夫进行道德绑架。

假以人民之名义捆绑天子,把天子困在皇宫这个笼子里面,任由他们拿捏。

不过,这些士大夫们还未意识到朱由检打心里并不怕他们这一套。

因为朱由检有着自己的底气,外面的人才没有,但系统里面有啊……

万历皇帝被士大夫逼得躲避二十年而不上朝,但当今天子却无惧士大夫这一套。

你玩道德绑架和祖宗之法,其实朱由检也可以利用这个套路来反击。

倘使士大夫玩集体辞官,嘿嘿,那就是一场笑话,朱由检绝对是举双手赞成的。

等他把空缺的官位补满,那时这些所谓的士大夫们所攫取的财富亦将不保。

既不为我所用,还想享受帝国的特权待遇,是朱由检拿不动刀了,还是他们飘了?

士大夫这个毛病不能继续惯了,免得他们享受习惯了,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君在择臣,臣也在择君。

既然大家互相看不上,那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呆去。

有了系统里面的人才打底,他是真的不怕文官给他来这一套。

可能在历代帝王中,最惧怕的便是这一套。

不过这一套,将在他手中终结,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一次搂草打兔子,几乎把空缺的官位都被朱由检派出去的人填满。

根本没有使用时下所谓的热血士子,更没有调用国家翰林院里面的储备人才。

他是一个也没有动,这也是朱由检对当下朝臣的暗示和警告。

谋逆案和贪污案的查处,的确清理了一大批蠹虫出来,清退并逮捕官员更是高达一百多位。

就是这一百位,真正被大臣推荐上来的人不超十人,其余空缺全被朱由检自己选调和指派。

翰林院原本觉得自己等人的机会来了,不料皇帝根本就没有关注他们这些清贵的人才储备之地。

朝中一众阁老,貌似也把他们遗忘了。

翰林院里面的一众大佬心里苦啊,谁知东林倒塌得如此之快。

但他们也不敢在这个风浪口上向天子抱不平,谁叫他们对东林眉来眼去,有的甚至是东林中人。

天子要是对他们有好感,那才是怪事了。

东林把翰林院委实祸害不轻,好好的一个清贵衙门,却被东林击碎了他们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若因贪污而牵连,翰林院里面的大佬是可以向天子诉委屈的,但东林党是乱党,已然坐实,更是铁案。

他们惯用手段是不能拿出来的了,要是被冠以同党,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翰林院里不少投机分子,之所以抱着东林这条大粗腿,不也是为了高官厚禄么?

大明帝国的俸禄之低堪称历史之最,也是是开创了历史先河。

所以大明的官无有不贪!

当然,国朝立国两百六十余载,时下大明已不在意大明从太祖便制定下来的薪水!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套路。

不存在没有银子花费!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无非是为了身份地位和财权罢了。

有了财权,什么东西是自己得不到的?

朱由检来到乾清宫,王承恩、徐应元两位紧跟其后。

朱由检道:“这一场谋逆案持续了一个月,总算在今日落寞,是该对他们进行最后一道程序,送他们最后一程。”

徐应元道:“受谋逆一案牵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二十七章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