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兵有兵书!农有农书! (1/2)

听着朱元璋的回忆内容,朱瑜面露沉重地点头。

“确实如此。”

他算是运气好的。

有个地位颇高的道士师父,所以吃喝别管好坏,起码饱肚子是可以的。

“寻常百姓穷困,碰上天灾人祸,根本没有抗过去的积蓄。”

朱元璋点点头,认同道。

“是这个理。”

“平日里都不够吃,还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哪里还顾得上攒些积蓄?”

“咱为啥说遇到丰年也就是个半饱?”

“新下来的麦子脱了皮,磨成细细的面粉,那都是富贵人家的吃法。”

“寻常百姓哪里有那个福气。”

“都是用现收的好粮食去换那些更便宜的陈粮,就这也不敢放开吃。”

“得配着野菜,麸皮,谷皮掺着吃。”

“还不管饱!”

“就是盐也大多是发苦的粗盐,油水啥的别想有。”

“只能干活的人吃干的,不干活的就喝稀的,那日子,”

“要是能碰见只田鼠,都算是过大节了。”

“咱也是从老百姓中走过来的,咱太清楚老百姓受的苦了。”

“所以咱平日里很少有这样的大宴,就算摆了,也只上寻常的鸡鸭鱼肉,也不许多上。”

“太过精细奢侈的吃食也是没有的,也不准,那是在造孽!”

“刚才的那些烧饼和豆腐白菜汤那些寻常吃食,才是咱平日里常吃的东西。”

“做人不能忘本。”

“咱少铺张浪费些,多提倡节俭,那些官儿就能收敛些,老百姓说不得就能多吃上几口饭。”

“虽然还是在苦汁里熬着,但多少能好上些。”

“好赖,活着吧。”

朱瑜摇了摇头。

“人不该只能这么活着。”

“最起码大明的百姓不能一直这样。”

“放眼朝堂,说是食君俸禄,可不还是民脂民膏?”

“既然收了老百姓的粮,就得为老百姓想!”

“皇上,小道说要布道天下,种粮之道便是小道要传的大道之一。”

朱元璋疑惑不解。

“修道是修道,关种粮食什么事?”

朱瑜不答反问。

“皇上久经战阵,想必对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很是擅长吧?”

朱元璋皱眉,但还是点头道。

“是会一些。”

“陈友谅、张士诚不能不说是人杰,可还是败在了咱的手下。”

“不说战无敌手,可还是懂些的。”

话虽如此,但朱元璋眼中的自信是骗不得人的。

很明显,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非常自信。

只是,他还是有些不解,他不明白朱瑜为何这么问。

朱瑜将朱元璋的疑惑收入眼底,但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提出了一个假设。

“皇上既然懂军事,那小道就请教皇上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我把十万大军交给门口那些内侍中的一个来负责统帅,然后去攻打北元。”

“能得胜凯旋吗?”

朱元璋眼中的疑惑更甚,甚至有些怒意。

“这是在胡闹!”

“内侍之流不通兵法,不识军情,如何能当十万大军的统帅?”

朱瑜微笑道。

“皇上何必发怒。”

“小道只是举了一个事例罢了。”

“适才,皇上之所以发怒,是因为皇上身经百战的经历告诉皇上自己,不通兵法、不识军情的内侍是不能统军的。”

“这便是军中的制胜之道。”

“因为皇上已经发现并总结了一部分军中制更胜的规律或者道理。”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了解种粮的顺序,知道怎么样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获得丰收。”

“那小道是不是可以说,这个人已经懂了种粮之道的部分规律和道理呢?”

“懂军中制胜之道的人,能有更多的胜算获胜。”

“那懂种粮之道的人,是不是有更多的胜算种出更多的粮食?”

“这样一来,老百姓手中的粮食是不是就能多些呢?”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啊。”

“皇上,您现在明白了吗?”

朱元璋脖子微微前伸,眼中闪过些许迷茫,眨了几下眼睛,略带颤抖地指着朱瑜道。

“你等等。”

“给咱点时间,让咱好好捋一捋。”

朱瑜含笑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十九章 兵有兵书!农有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