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攻略北元! (1/2)

待朱瑜二人酒足饭饱,李文忠和徐达相视一眼后,提起来正事。

“国师要的三千精骑已经全部集结完了,就在城外驻扎。”

“都是大将军和本公一同挑选的军中健儿,敢打敢拼不怕死。”

“且全是一人二马,绝不会拖国师后腿。”

魏国公徐达则是解释道。

“国师,本公和曹国公依照皇上旨意,一共帮国师准备了五千精骑。”

“若是国师觉得三千的数量不够,另外驻扎在城内的两千也可随国师一同出征。”

在五千总数的问题上,无论是徐达还是李文忠都不会打马虎眼。

但皇上本意是将多出来的两千作为预备队,是备用的。

因此,能不用还是不用的好。

此番乃是千里奔袭漠北元人衙庭,人数并非是越多越好。

朱瑜美美地啜饮着饭后的茶水,边听边点头。

“两位国公都是军中宿将,这些安排都挺好的,小道没有异议,就按照两位说的来吧。”

见朱瑜点头,徐达心中算是松了口气。

他确实有些怕眼前这位年纪尚小的国师胡乱指挥,但如今看来,是个能听劝的。

也好。

随即,徐达问道。

“国师此行可有收获?”

“接下来又该如何安排?”

朱瑜放下手中茶杯,向姚广孝伸手道。

“和尚,把你画的舆图拿出来吧。”

画画,朱瑜勉强能凑合下,但画舆图这种手艺,却是得姚广孝这位饱学之士来了。

这位着实不是白云游的,那么多年下来,属于啥都会点。

李文忠见状,不由提醒道。

“国师,你是想要北元的舆图?”

“这卫所里就有啊。”

“大将军常派夜不收(谍报斥候机构)乔装之后打入漠北,以此来了解北元的动向。”

“若是国师早些提起这个,许是就不用白跑这一趟了。”

朱瑜摇头,解释道。

“舆图只是顺带的,小道此番行走草原为的是别的事。”

李文忠点头。

“原是如此,倒是本公孟浪了。”

“若是这般说来,国师这舆图倒也不算是白忙活,这几年漠北草原也不太平,部落冲突时有发生,草场变化也是有的。”

“国师这算是最新的舆图了,可以同夜不收那边传回来的舆图对比着看,更准确些。”

这些只是小节,三言两语也就略过了。

朱瑜看着徐达和李文忠二人,接着刚才的话题。

“大将军,曹国公。”

“此番小道行走草原主要是为了探查北元各部落普通牧民的生活情况。”

徐达没有说话,若有所思。

李文忠定力要差些,面带疑惑地问道。

“普通牧民?”

“国师看他们有什么用?”

“真要打起仗来,他们就是凑人数的。”

“元人想胜,还得靠那些部落中贵族身边的勇士护卫,那些人才是个比个精悍勇猛,骑射端是厉害。”

“有这些人领着头,那些普通牧民才会跟着冲锋。”

“本公愚钝,不太明白国师之意。”

以他的经验来看。

探查部落中牛羊贴秋膘的情况都比探查普通牧民生活强。

牧民嘛,都是一天天苦熬着过日子。

这有什么好看的?

反而牛羊贴秋膘的情况不好,若是接下来的冬季冻死太多,那元人可能就要有部落南下劫掠了。

朱瑜看着李文忠,心中叹了口气。

有些事情,这位爵拜国公的勋贵未必不清楚,但心中并不在意也是真的。

这是时代的限制,也是思维的限制。

作为统治者的一员,李文忠的想法才是主流。

“曹国公,岂不闻《荀子》中所说的‘庶人着,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朱瑜反问道。

李文忠是个好学的,所以在发达之后,也读过不少的书。

这句话,他是知道的。

李文忠点头。

“本公知道这句话。”

“唐朝时的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也多次说过这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是国师,这话只是警示之言。”

“其意不过是让皇帝和官员别太过压榨百姓。”

“国师若是想靠挑动那些普通牧民来成事,怕是不成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