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不少都是道家一脉的天师真人,看过读过的道藏之多,不是小道可以比的。”
“但这也正是诸位错了的地方。”
“如果方向错了,读的道藏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岂不闻,南辕北辙?”
朱瑜不喜不悲,娓娓道来。
“方向错了?”
有道家真人发问。
朱瑜点头。
“正是。”
“举个例子。”
“诸位高道若是放在前朝的时候,被人尊称天师,在大明,因皇帝不喜,觉得天不该有师,所以改为真人。”
“据说,还引起了不少牢骚?”
这下,有不少人面色变得不自然,更有甚者,被吓得面色发白。
当今皇帝可不是个好说话的,动辄就要流放砍头。
要是被皇帝知道,有人因为‘真人’尊号而不满发牢骚,怕不是要大祸临头?
而且,这话一旦传出去,不管他们承不承认都不重要了。
衙门里那些牢头会让他们点头的。
他们可不觉得自己这些人能经得住如炉官法的拷炼。
“看来这件事并非传闻,确实是真的。”
朱瑜微微颔首,犹如平湖一般的沉静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已是把众人反应收入眼底。
“既然皇帝发话,那小道就不再称诸位高道为天师了,今后就以真人相称吧。”
“这叫,生存之道。”
这话入耳,堂下的老道们似有所觉,但又有些云里雾里,抓不住心中那一点灵光。
“这些都暂且不提,还是说回‘真人’称号的事。”
“此前既然有不少人在意所谓的称号,那么小道想问,诸位修的到底是道呢,还是所谓的升官?”
“说到底,‘真人’只是一个称号罢了。”
“说是修真得道之人才可称‘真人’,可你们真的得道了吗?”
“莫非,‘真人’二字是太上敕令?戴到头上,可使人立地飞升得道羽化飞仙?”
“诸位,是得道之后,方才配得上‘真人’称号。”
“至于费尽心思钻营只为给自己谋取‘真人’称号,不过是本末倒置啊。”
此话当真是醍醐灌顶。
当即有老道明悟,下拜稽首。
“‘真人’之说,皆是虚名,我若真得道,何须取名号!”
“以国师之道行尚且以小道自谦,我等垂垂老矣,却堪不破这点虚名,真是虚度光阴,悔已晚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入土之前能得国师解惑,真乃大幸。”
“望国师垂怜我等迷途之人,传我等真道。”
众人醒悟,不约而同下拜,高声附和道。
“请国师传我等真道。”
然而。
朱瑜只是含笑摇头。
众人不解,问道。
“国师何意?”
朱瑜笑道。
“诸位中有不少高道可谓是淡泊名利,早已勘破虚名二字,可他们得道了吗?”
刚才在说‘真人’之事时,他就已经开始观察了。
有人心虚,可亦有人飘然自若。
显然,这些人是并不在乎所谓称号的,天师也好,真人也罢,对于他们而言都没什么分别。
望着沉默下来的众人,朱瑜不等他们有人回答,便接着道。
“还有,诸位刚才请小道传真道。”
“真是糊涂,糊涂啊。”
朱瑜失笑摇头,道士们迷惑不解。
“你们道藏背的不少,难道之前说过的话都忘记了吗?”
被这么一提醒,有聪慧之人立刻发声。
“国师的意思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道本身就在万事万物之中,何须国师传道,又哪里分什么真道,假道?”
其声音激昂,显然是认为自己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
朱瑜点头。
“然也!”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道,万物皆有其道。”
“诸位放着现成的道不修,却去追逐那些玄之又玄的前人之想,这不是买椟还珠吗?”
“人力有穷。”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等需要借助前人的智慧去理解道,但它终归也只是一种助力。”
“这就好比是梯子。”
“我们借助梯子是想登得更高,看得更远,而不是站在梯子上却盯着梯子看,反倒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