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激动过后,突然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这西安府经过不停地修缮,已经有了适合为都的基础。
但是顺天呢?不说年久失修,但也差不多了。
一旦决定迁都顺天,势必会投入大量钱财,钱从哪来?
想到这儿,他下意识脱口而出道:“眼下朝廷里没钱,就算是要迁都,估计也得等到有钱之后再说了。”
朱长青等的就是这句话!
“没钱好说,可以向我借啊!”
“只要朝廷开口,借多少都没问题,我肯定将利息调到最低。”
这一刻,他俨然有些财大气粗的姿态。
朱元璋轻轻一笑,“迁都所需钱财巨大,朱老板有这个资产?”
“朱大人,你可别瞧不起人!”
朱长青显得有些大义凛然道:“只要朝廷能按时还钱,哪怕我倾家荡产,也会给朝廷筹足所需。”
这一刻,他在老朱眼里,颇有些‘义商’的风范,
【听他所言,倒是有几分大义,说起来,他给樉儿的罚息数额虽然巨大,但是那一切,都建立在樉儿没有按时还款的基础上】
【若是樉儿按时归还,也就不会有罚息了,这样看来,这朱长青,本质上还是一名忠厚义商】
【这点儿倒是像咱,生来就不会是奸诈狡猾之徒。】
朱元璋一听朱长青说这么多,心中又渐渐觉得,对方不是什么奸商了。
其形象在老朱心里,也是愈发‘忠厚’起来。
此时,朱元璋刚想说些什么,却突然听到朱长青的唉声一叹,
“可惜,朝廷虽然有迁都想法,但至于何时实施,谁也说不准,我就算有钱,也是无处施展啊。”
根据前世历史记载,朱长青很清楚,迁都顺天这事,至少得等到朱棣登基以后。
这让朱长青原本有些激动的心情,瞬间就失落了下去,
“朱大人,您就是工部一名官吏,而我也只是一介商贾,刚才那些话,我是随口一说,你也就随便一听,大家都别往心里去。”
“这是为何?”
朱元璋激动心情尚未平复,“若是本官将朱老板方才那番话禀报给圣上,没准会让圣上改变迁都西安府的念头。”
这可能吗?
朱长青摇了摇头,“圣上向来乾纲独断,他决定的事情,谁能改变?”
你就能啊!
老朱笑着说道:“洪武八年,当今圣上便就广开言路,若是有理,圣上是会听的。”
朱长青嘴角抽搐,这话也就是鬼能信,
“洪武初年,圣上因沿海倭寇之乱,决定开启海禁。”
“时任御史大夫刘基,多次劝谏圣上莫要开启海禁,不也没被圣上听取?”
普天之下,谁不知道,朱皇帝就是个刚愎自用的主?
他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朱元璋一听困惑了,“听你这意思,当今圣上开启海禁,还开错了?”
“当然开错了!”
朱长青想都没想,就蹦出一句话来。
如果不是有那个海禁,他现在早就成为大明朝名副其实的首富了。
毕竟,海外投资多赚钱啊!
“不过这种事情,多说无益。”
“朱大人啊,我该说的,不该说的,也都说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希望下一次与朱大人见面的时候,朱大人能带来合作的机会。”
朱长青已经不想说什么了,他今日说得实在够多了。
继续与对方交谈,也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
见状。
朱元璋眉头一皱,心道:
【这小子无论英俊面貌还是性格,都有些像咱啊...】
【这要不是咱的种,还有谁能生出来?】
朱长青面容英俊不假,但那也是随马皇后的。
要是随了老朱,堪称长残。
“朱老板,本官还有一问,烦请解惑。”
“以朱老板的头脑,即使入朝为官,也是大有所为,为何朱老板宁愿沦为一介商贾,也不愿走入仕途?”
闻声。
朱长青便摆出一副颇为不屑的表情。
当官?
老朱家的官,狗都不当!
但是他能这样说吗?显然不能。
于是就故作真情流露般说道:“朱大人,您没有露宿街头,吃不饱饭的时候。”
“也没有与野狗争食而落得一个遍体鳞伤的时候。”
“没有大雪天里,却只能跻身破庙,靠着一堆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