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到齐后,李善长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走到朝堂中央,他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的绝对权威。
李善长神色肃穆,周身散发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威严气息。他的目光仿若两道凌厉的闪电,如疾风扫过般威严地扫视了一圈朝臣。
每一个被他目光触及的臣子,都不禁心头一颤,仿佛被一把锐利的剑抵住了咽喉。
紧接着,他深吸一口气,胸膛高高鼓起,那气息仿佛裹挟着千钧之力。
“诸位!”
李善长猛地提高声音,声如洪钟,瞬间穿透了奉天殿内原本嘈杂的窃窃私语,在殿内每一个角落回荡,“陛下已然驾崩!”
这几个字仿若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整个朝堂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陛下的离去,是我大明的重大损失。”
李善长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沉痛,眼眶也微微泛红,他抬手轻轻揉了揉太阳穴,似乎这几日的压力让他疲惫不堪。
“我李善长,领陛下临终密旨,秘不发丧。这几日,我日夜忧心,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稳住应天局势,不让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大明搅得动荡不安。”
“如今,已过去整整三日,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盼着能妥善处理好眼前这棘手的局面,不负陛下的嘱托。”
李善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又隐隐透着疲惫与无奈。
这话语,仿若一把把带着千斤之力的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位朝臣的心尖上。
不少历经沙场、见过无数生死的老臣,眼眶瞬间红透,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们紧咬着牙关,试图压抑内心的悲痛,可颤抖的双肩还是泄露了他们的哀伤。
李善长微微停顿,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朝堂,落在殿内那幅朱元璋御笔亲题的匾额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悲痛与哀伤。
那一瞬间,他紧绷的面容微微松弛,仿佛所有的伪装与坚强,都在这细微的情绪中悄然瓦解,露出了他内心深处对朱元璋的深切缅怀。
那些与朱元璋一同南征北战、共创大明江山的岁月,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闪过。
但很快,他深吸一口气,挺直脊梁,恢复了那副铁面无私的模样,目光再次变得锐利如鹰,扫视着众人:“今日,陛下的灵柩即将盖棺。往后的日子里,诸位需每日前往明故宫前吊唁,以表对陛下的敬重与哀思。”
说到此处,他的目光如刀,冷冷地扫过众人,语气愈发严厉。
“与此同时,全国上下,即刻起全面暂停一切娱乐活动!”
“嫁娶、祭祀、屠宰牲畜等事宜,一概严禁。这是国丧期间,对先帝的敬重与缅怀,容不得半点亵渎!”
“凡有胆敢违反者,不论官职高低、身份贵贱,定将按照大明律法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先杖责五十,以儆效尤!再依情节轻重,或流放边疆,或打入大牢,让其明白,触犯国法、违背先帝威严,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那些追随朱元璋多年的老臣们,眼眶陡然间泛起了红晕,泪水在眼眶中打着转,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仿佛一棵参天大树轰然倒下,他们失去了赖以依靠的主心骨,神色间满是黯然与悲戚。
实在难以接受朱元璋突然驾崩这一残酷事实,满心都是悲痛与不舍。
有些情绪难以自抑的臣子,再也忍不住,偷偷抬手抹起了眼泪,压抑的啜泣声从朝堂的角落里隐隐传来,为这原本就压抑沉闷的氛围,又添了几分哀伤与凄凉。
李善长目睹着朝堂上的这番情景,眼神悄然一动,不动声色地向朱允炆使了个眼色。
朱允炆心领神会,不动声色点点头,向前迈出一步,面容悲戚,声音洪亮地说道:“李大人,皇爷爷驾崩之前,曾将两份遗旨郑重地交予你我二人。如今,正是公布皇爷爷遗旨,确定后继之君的关键时刻!这关乎我大明的未来,不容有失!”
朱允炆这话刚一出口,原本沉默伫立的徐达,猛地向前跨出一大步,动作犹如猎豹扑食般迅猛,气势汹汹。
他怒目圆睁,双眼死死地盯着朱允炆,眼中仿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焚烧殆尽。
紧接着,他厉声喝道:“皇太孙殿下,你这是什么意思?太子朱标虽已去世,但按照我大明祖制,应从诸位皇子中择贤而立,轮不到你在此时出来争位。你莫不是心怀不轨,妄图破坏祖宗规矩,扰乱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