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周王反啦! (1/2)

“十五岁的宁王朱权?”

另一位老臣目光呆滞,眼神里满是迷茫,下意识地重复着,脑袋如拨浪鼓般缓缓摇晃,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困惑:“这孩子向来低调,平日里就像影子一样,怎么会突然被推上太子之位?”

众多老臣们面面相觑,彼此眼中的惊愕与疑惑交织。

在众人的记忆里,宁王朱权在一众皇子中,就如同被遗落在角落的黯淡星辰,光芒被其他耀眼的皇子们完全掩盖。

以往那些宫廷盛宴、庄重肃穆的祭祀大典,他总是安静地站在不起眼的地方,既不张扬,也不与人争抢,就像一个游离于尘世之外的旁观者。

众人对他了解甚少,只听说他性格内敛,痴迷于经史子集,对朝堂上的权力争斗似乎毫无兴趣,宛如一位隐居在宫廷里的文人,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

“李大人,下官斗胆,不知能否让我一观陛下的手书遗诏?”解缙眉头紧锁,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李善长。

他那平日里写诗作画挥洒自如的手,此刻却微微颤抖。

一种强烈的不安在他心中翻涌,让他预感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李善长抬眼,目光如利刃般射向解缙,那一瞬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轻抚胡须,神色从容,语气沉稳地说道:“当时陛下已生命垂危,气息微弱,根本无法提笔书写遗诏。只能口授于我,由老夫代笔完成。我李善长以性命担保,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

解缙微微点头,虽然心中的疑虑如乌云般笼罩不散,但李善长在朝中的威望让他一时不便再追问,只能把满心的疑惑深埋心底。

“既然如此,那皇太孙。”解缙猛地转头,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直逼朱允炆,“李大人所言,究竟是真是假?”

朱允炆紧咬下唇,咬得嘴唇泛白,脸色阴沉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

眼中的怨愤如熊熊烈火,死死地盯着李善长,那眼神恨不得将对方生吞活剥。

李善长却神色自若,仿佛没有察觉到朱允炆那如实质般的敌意,依旧气定神闲地站在那里,不为所动。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允炆双拳紧握,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像一条条愤怒的小蛇。

他沉默了许久,仿佛在与内心的愤怒做着激烈的斗争,才极不情愿地点了点头,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属实。”

此刻,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皇太孙身上散发的强烈愤怒,他的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一头被彻底激怒的猛兽。

他在心中暗自咒骂着李善长的阴险,本以为皇位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所有计划,多年的期盼与努力瞬间化为泡影。

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压抑,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众人的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解缙还想再问,可还没等他开口,就被一位急切的朝臣像驱赶苍蝇一样挤到了一旁。

“新帝已然确定,为何还不速速请宁王朱权殿下在灵前继位?”这位朝臣扯着嗓子高声呼喊,声音尖锐刺耳,充满了迫不及待的意味。

此人是李善长的心腹,平日里仗着李善长的权势作威作福,此刻自然是为其冲锋陷阵。

“是啊!请宁王!”

“请宁王殿下即刻继位!”

其他与李善长勾结的淮西勋贵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奉天殿上呼声此起彼伏,像一场嘈杂混乱的闹剧。

刘伯温静静地站在一旁,宛如一座沉默的雕像。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深邃如渊,让人猜不透他在思索什么。

身旁易容后的老朱,满脸写满了疲惫与沧桑。

朱标的离世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场沉重的打击,曾经寄予厚望的长子,如今已阴阳两隔,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像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

他的眼神中满是落寞。

“权儿?李善长为何要扶持权儿登上这个大位?”老朱低声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低沉,像砂纸摩擦的声音。

此刻的他,对皇位的归属已不再像从前那般执着,心中更多的是对逝去儿子的深切怀念。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朱标生前的音容笑貌,那个聪慧、善良的孩子,若是还在,日后从自己手中继承大统,必定能将这朝堂治理得井井有条,又怎会让这些乱臣贼子肆意妄为,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他挺直了腰杆,尽管身形已不再挺拔,岁月的沧桑让他微微佝偻,但那股与生俱来的帝王威严依旧不减,仿若一座巍峨的泰山,屹立不倒。

他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再让局势这样恶化下去,哪怕今日将整个朝堂杀的血流成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