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 皇叔,侄儿错了! (1/1)

应天城门口。

朱橚身披一袭寒光闪烁的战甲,那战甲之上的纹路乃是大明巧匠精心镌刻的龙纹,每一片甲叶都历经千锤百炼,在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森冷的光芒。

他骑着一匹矫健的汗血宝马,那马浑身肌肉紧绷,四蹄生风,嘶鸣声震彻云霄,仿佛随时都能腾空而起,踏破苍穹。

朱橚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策马来到应天门口,马蹄声如滚滚雷鸣,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好似一条气势磅礴的黄龙在天地间飞舞翻腾。

朱橚居高临下地看着老老实实跪在城门口的朱允炆,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神色,其中既有欣慰,欣慰于这场叔侄之争终于以这样相对平和的方式落下帷幕。

同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怜悯朱允炆被人利用,陷入这场权力的漩涡之中。

朱允炆,无论是在朱橚之前的时空,还是如今这个平行世界,或许会是一个贤王,但却从来都不会是一个好皇帝!

或者说,他从来没有被当成帝王来被培养。

不过是因为他的父亲是朱标,在原来的时间线里才有了坐上龙椅的资格。

如此,也好!

只要后续不想着作死,朱橚不介意让他善终。

至于老四朱棣。

希望他能识时务吧!

城门口的旗帜在狂风的呼啸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绣着的“朱”字在风中肆意舞动。

“怎么,我的好大侄儿,终于想通了?”

朱橚的声音低沉而醇厚,犹如洪钟般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与沉稳,穿透这嘈杂喧嚣的环境,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让跪在地上的朱允炆身体忍不住微微颤抖,仿佛是被这声音中的威严所震慑。

周围的士兵们见状,自觉而整齐地为朱橚让出一条宽阔的通道,他们的目光中满是敬畏与尊崇,仿佛在仰视着一位神明。

士兵们手中的武器整齐地排列在两旁,枪尖如林,寒光闪烁,宛如一道钢铁长城,彰显着军队的纪律与力量。

朱橚看着朱允炆那狼狈而悔恨的样子,神色平静如水,缓缓说道:“叔侄相争,本就是世间最可悲之事。这一场争斗,让多少人陷入痛苦,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希望今日之事,能让你彻底醒悟,明白权力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争权夺利,而在于造福天下苍生。”

朱允炆跪在地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脸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仿佛是被抽干了所有的生气。

眼眶中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不断涌出,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面前的土地。

他双手掩面,身体不停地颤抖着,带着哭腔,声音哽咽地说道:“皇叔,侄儿错了,大错特错。都怪侄儿年少无知,被奸人挑拨利用,鬼迷心窍,才致使叔侄之间反目成仇,差点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侄儿真是愚蠢至极,罪该万死。如今只求皇叔能念在一脉相承的血缘之情上,饶侄儿一命,侄儿日后定当痛改前非,唯皇叔马首是瞻。”

“起来吧,都是自家血脉相连的亲人,过去的事就暂且放下吧。跟在大军后面,一起进城吧。”朱橚神色平静,眼神中没有丝毫的责备与怨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宽容与慈爱,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争斗从未发生过。

周围的百姓们目睹这一幕,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他们的眼神中既透着对新皇朱橚的敬畏与尊崇,又被这叔侄之间的情谊所感动。

众人心里都明白,叔侄间的仇恨若是继续延续下去,受苦的终究是天下百姓。

只有化解恩怨,才能让大明江山更加稳固,百姓们才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谢皇叔不杀之恩!”朱允炆如获大赦,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身体依旧微微颤抖,眼中的惊恐与不安尚未完全褪去。

他看向朱橚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仿佛在看着一位重生的恩人。

朱允炆暗自下定决心,在心里默默发誓:“我以后定当忠心耿耿地辅佐皇叔,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绝不再做这等糊涂事,辜负皇叔的信任与宽容。”

随后,朱橚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意气风发地踏入应天城内。

身后大军犹如一条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身姿挺拔,铠甲鲜明锃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武器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寒光,仿佛是在向应天这座大明帝都宣告着这支军队的强大与威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