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假传圣旨 (1/2)

朱允炆原本低垂的脑袋猛地抬起,眼中瞬间涌起无尽的感激,那感激之情浓烈得好似要将他整个人都燃烧起来。

他的嘴唇微微哆嗦,想要说些什么,却一时语塞。

过了片刻,才带着几分颤抖,声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说道:“侄儿多谢皇叔开恩,侄儿定会在府中深刻反思自己的过错。”

此刻的他,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方面是对失去权力的不甘,像困兽般在心底挣扎,另一方面则是对保住性命与宗室身份的庆幸,两种情绪在他心中激烈交锋。

“李善长,你先帝最为倚重的股肱之臣,朕向来敬重你。可你为何人到晚年竟然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朱橚的目光转向李善长,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责备,眼中闪过的痛惜却又泄露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即日起,削去你一切官职,贬为庶民,上缴九成家产。没有朕的旨意,你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不许踏出家门半步。”

李善长听到这话,原本瘫软在地上的身体猛地一震,缓缓抬起头来,眼中满是不可置信,那瞪大的双眼仿佛要将眼眶撑破,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老臣犯下如此滔天罪行,您当真不杀臣以正国法吗?”他的声音颤抖着,带着哭腔,脸上写满了惊愕与疑惑,内心深处,既有对自己罪行的悔恨,又有对朱橚此举的不解。

朱橚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些许,眼中流露出一丝温情,仿佛又忆起了先帝与李善长并肩打江山的往昔岁月。

“你是先帝最信任的人,曾为我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即便你犯下如此大错,朕也念及旧情,不杀你。回去好好反省吧,莫要辜负了朕的一番苦心。”

“臣谢恩!”李善长老泪纵横,豆大的泪珠顺着他那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滴落在奉天殿冰冷的地面上。

他不停地将头磕在地上,每一下都重重地砸下,仿佛要将自己内心的悔恨、感激与自责,都通过这磕头传达给上天。

一直在旁静静聆听的宋濂,听到朱橚的判决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

他向前跨出一步,双手持笏,急切地说道:“陛下!如此判决,实在是太过宽纵了。这不仅不利于朝堂纲纪的整肃,更可能让心怀不轨之人产生侥幸心理。倘若日后有人效仿,那大明必将陷入无尽的动荡之中啊!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宋濂的语气急切,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中满是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

朱橚闻言,目光缓缓转向宋濂,神色依旧平静,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宋濂,朕敬重你是朝中老臣,多年来为朝廷尽心尽力。但这是朕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朕意已决。朕不是先帝,如今的局势也与往昔不同,退下吧。”

朱橚的声音不高,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宋濂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宋濂脸上的神色瞬间变幻不定,嘴唇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挣扎。

他深知朱橚刚刚登基,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此时若与朱橚硬刚,不仅无法改变现状,还可能损害朱橚的威严,引发更大的危机。

思忖再三,他终究还是选择了退让,默默地退回了原位。

朱橚的这一决断,让不少人心生侥幸。他们心想,朱允炆和李善长犯下如此大错,陛下都只是从轻发落,那日后若是自己犯错,或许也能得到陛下的宽容。

一时间,朝堂上阿谀奉承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那些声音或谄媚、或虚伪,仿佛一场闹剧,充斥着整个奉天殿。

众人都以为这场风波已经平息,紧张的气氛似乎也随之消散得无影无踪。

然而,就在众人暗自庆幸之时,朱橚的脸色陡然一沉,眼神瞬间变得凌厉如鹰,紧紧盯着朝堂上的某一处,仿佛在锁定猎物。

“朕刚刚说过,朕的侄儿不过是被人蛊惑利用。现在,朕要揪出那些幕后的首恶之徒。来人,把汪广洋、费聚、唐胜宗这些参与这次假传圣旨案的淮西勋贵官员统统给朕拿下!”

朱橚的声音陡然提高,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内炸响,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惊恐,仿佛世界末日已然来临。

除了站在龙椅下方的三人,就连一向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宋濂,此刻也脸色大变,急忙上前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淮西勋贵势力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望陛下慎重考虑!”宋濂的声音都有些变调,可见他内心的焦急与担忧。

汪广洋、费聚、唐胜宗等一众淮西勋贵官员,听到这话,一时间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愕与茫然。

然而,三大营的士兵可不管这些勋贵们的身份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