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死一般的寂静。
朱由校两个人的感觉,就好像站在悬崖边上一样。
进一步是万丈深渊,退一步也是如此,他们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进退维谷。
“你们放心,今天晚上的对话我们不会向外说,即便将来我真的找四弟谈的话。
我也不会把你们两个人说出来。
我很清楚,你们两个人在他的面前也是毫无抵抗之力,毕竟你们两人也是他的后辈而分。
作为后辈又怎么可能忤逆祖宗呢?”
朱标十分仁慈,语气柔和,让朱由校两个人放心不少。
朱元璋忽然起身打开了房门,随后叫来了太监在那里说道。
“你去把朱常洛给我找来,就说我有事情要找他,让他越快越好。”
太监不知何事,只能答应一声,一溜烟的跑走了。
一阵冷风吹到屋子里面,朱标起身想去关门,不过被朱元璋伸手阻止。
他让冷风吹着自己的身体,许久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元末天下大乱,我苟活于乱世,本来没有想到起兵谋反,更没有想到当皇帝。
是命运把我推到了这个位置,及至后来建立了大明朝。
我活着的时候对各种的制度,都做了完善,目的就是希望大明朝能够万事永存。
我本来以为我的目的可以实现。
可当我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大错特错。
一百多年的时间,你们就把大明朝搞成了这个样子。”
朱元璋的语气十分平静。
朱标几个人却如芒在背,几个人慌忙的跪了下去,朱元璋摆了摆手让他们平身。
“我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毕竟怪罪你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我只是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而想要找到原因,就必须要探究大明朝的各方各面。
因此我才迫不及待的,和朱标来询问这件事情。”
朱标向来以严厉著称,能够说这样的话已经是十分不易。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已经有一点点的心动。
朱元璋的语气此时却又变得严厉起来。
“而为了能够找到灭亡的原因,我是不惜一切手段的。
同时帮助我的人,我会认为他是我的朋友,他是我的亲人。
不愿意帮助我的人,我就认为他是我的敌人,既然是我的敌人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朱元璋恩威并施,彻底的征服了朱由校。
“请太祖饶恕我们,我们确实有诸多的顾虑。
但您刚刚的一些话彻底的点醒了,我们现在就请您归座,我向您陈述答案。”
朱由校终于松口,这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他让朱标关上房门,重新落座之后,眼神多了很多的慈祥。
“首先是朱雄,他很小的时候就归天了。
不过他并不是被人所害而是受了天花。
最后无药可治而死掉的,这一点我可以以我的性命做担保。”
朱由校有意在一开始的时候,把朱棣说的好一点。
这样的话,后面再把他那些无情的手段说出来的时候,太祖不至于这样的震怒。
这是他的一点点小心思。
朱元璋在听到这个话之后,缓慢的点了点头,最终轻轻的叹了口气。
“我最见不得的就是孩子英年早逝。
不过各人自有天命,早死不一定是坏事,晚死也不一定是好事。
算了,你们继续的讲下去。”
看到朱元璋反应十分的平常,朱由校也松了口气。
他看了看旁边的朱由检,示意他讲第二个。
朱由检无奈,只能够接过话茬。
“第二个朱允炆您就熟悉很多了。
在您活着的时候,您把他立为太孙,您驾崩以后他登基称帝,史称建文帝。
他按照您的意思开始削藩,这也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当然您肯定不会认为这是靖难,这就是赤裸裸的反叛。”
朱由检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一点点的不稳妥,慌忙又拉了回来。
朱元璋知道这位后辈儿孙,有时候说话十分粗糙,也并未在意。
“你继续的讲下去,细细的讲一下,在他登记的这段时间里面。
都做了哪些的事情?”
朱元璋端起茶杯细细的品味了一番,感觉这茶多了很多的味道。
“朱允炆在登基之后重用文人,颁布了一系列比较好的政策,如果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