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 内阁制度?咱看他朱允熥就是想偷懒啊! (1/2)

朱允熥显然也没想到朱元璋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先是一愣。

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

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

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因为洪武年间,不管是朱元璋这个皇帝,还是朱标这个太子都太勤政了,压根也没想过要放权的问题,以至于内阁只是有了一个雏形,但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权利,更没有任何执行力!

名义上这些大学士都是皇帝的顾问,但实际上也就是皇帝遇到了事情再来找你商量,并没有独立处事的权利!

也就是说,所有的国家大事,依旧还是由皇帝亲自来处理!

所以这个时期的朱元璋,虽然设置了大学士,但并没有内阁这样的概念!

实际上将这些大学士专门组织起来,成立内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件事情最后也是在永乐年间,让朱棣给做到了!

毕竟朱棣数次御驾亲征漠北,虽然也够勤政,但分身乏术啊!

所以说,办法都是逼出来的!

“皇爷爷,其实您已经找到办法了啊!”

朱允熥想了想,这才对着朱元璋提醒道。

“恩?”

“咱怎么不知道?”

朱元璋闻言也愣住了,他倒是看到了直播间的弹幕都在讨论什么内阁,但他也看到了有人说内阁就是朱棣搞出来的!

他还在想这个内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结果朱允熥告诉他,他居然已经找到办法了?

“对啊,您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

“八年前,您设置那么多大学士的目的是什么?”

朱允熥则是一本正经地反问道。

“大学士?”

朱元璋又是一愣,但随即就反应了过来。

他设置这些大学士的初衷,自然是仿照宋朝的制度,然后想要用这些大学士来弥补一下宰相之位缺失之后的一些弊端。

比如皇帝遇到无法决断的事情,可能连一个能商量的大臣都没有!

但他可不会给这些大学士实际的行政权力,否则不就等于是变相的宰相了么?

然而这些年,朱元璋基本上都把这些大学士当做了小透明,也如同朱允熥所说,自己压根没想起来这茬,当局者迷了!

“你的意思是,启用这些大学士?”

被朱允熥这么一提醒,朱元璋顿时就反应了过来。

好小子,脑瓜子转得还真不是一般的快啊!

谁还敢再说咱的三孙子就是个废物的?

显然,朱允熥的回答,让朱元璋十分的满意,至少他发现,朱允熥已经不会对他藏拙了!

实际上从朱允熥开始和他商量食盐的事情时,就已经代表着朱允熥要逐渐展露出他的锋芒了!

“没错,不过不能直接用,如果直接给这些大学士权利,就等于将宰相的职位换了个称呼而已!”

“所以我们得需要制订一套规章制度,然后让这些大学士组成一个部门!”

“皇爷爷之所以觉得相权威胁太大,无非就是因为权利过度集中而已!”

“那如果宰相的权利平分到好几个人的身上,并且让他们之间形成相互的制衡呢?”

“如果说大学士无法久任,都是有固定任期呢?”

“很多需要担心的事情,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朱允熥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解释着,每说一句,也让朱元璋的双眼越亮一分!

“你刚刚说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应该叫什么?”

朱元璋不由心头一动。

“不如就叫内阁好了!”

“内阁辅政大臣,以五个人或者七个人为限制,选首辅和次辅各一名,就由他们自己内部推举,然后皇帝来最终任命!”

“首辅和次辅最多只能在任五年,五年之后必须换人,退下来的人可以继续留在内阁,既不用担心人才会流失,也不用担心一家独大!”

“当然,皇帝也可以决定内阁首富是否连任,但连任也不可超过两届!”

“朝廷所有事物,都可以先送往内阁,由这些内阁大臣出具意见和办法,然后由首辅或者次辅进行决断之后,再将已经处理好的折子递交到皇帝跟前,由皇帝最终裁决是否执行,还是打回内阁!”

“还可以设置一些行政等级,比如地方官员上报的一些事物,普通内阁成员批阅之后就可立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