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下方,诸臣文武那一干茫然的表情。
朱元璋不由心情大好。
好久没这么痛快了。
昨儿受到朱标递上来的红薯种植方法后。
可把朱元璋震惊坏了。
于是,他立马命令禁卫军封锁整个皇宫。
哪怕一颗红薯,都不许流出去。
从秦王府收上来的红薯。
据标儿清点。
足有五千斤左右。
五千斤红薯多少个。
朱元璋懒得数。
反正这一批种植下去。
只稍三四个月。
便会有源源不断的红薯产出。
按照大明现在的国库。
如果出资去赈灾。
那顶个一年,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毕竟徐达元帅平定燕云十六州时。
同样也清缴出了不少粮仓。
只要全国一心,顶个半年。
等红薯成熟两个批次。
那大明,将再也不用为粮食而发愁。
届时,大明缺的将不再是粮食。
而是子民啊。
所以朱元璋又怎会吝啬。
不过现在,朱元璋还不打算将红薯公诸于众。
那点种子,他打算划出一块地内部消化。
等到红薯成熟的时候。
才是将红薯普及全国的最好时机。
这种地主家有余粮的感觉正好。
多亏了自己的好儿子啊。
“关于灾情之事,不必多言,以后上报给太子吧,刘爱卿,以后你就负责协助标儿。”
刘伯温一脸懵。
关于这个灾情。
其实没什么好协助的。
关键就在于朝廷的决心。
这赈还是不赈。
赈灾,那就要发财发粮。
不赈灾,那就要考虑安置流民的问题。
如今朱元璋轻描淡写就拍板。
刘伯温想不到。
圣上哪来这么大底气。
也就只有徐达。
才清楚朱元璋那一脸地主嘴脸。
切,不就是有个好儿子么。
嘚瑟什么。
想到这,徐达不由满意一笑。
这个女婿,他徐达要定了。
昨儿,想着以一顿烧鹅坑我的女儿。
现在老子都要为你拼命了。
你出个儿子,没问题吧。
果然,下一刻。
赈灾之事风轻云淡的走过之后。
高座上。
朱元璋目光扫到了武将身上。
“好了,诸卿,现在该谈谈北伐之事吧。”
听到这话。
徐达不由挺直了腰板。
文武官员,目光也纷纷看向徐达。
个个心知肚明。
统帅三军的元帅之职。
非徐达莫属。
甚至之前已经多次进谏。
只差皇上拍板的事。
朱元璋也头疼啊。
原本他想让朱棣和徐妙云结亲。
可徐妙云喜欢的是自家老二朱爽。
挺好,老朱家的人魅力大啊。
他犯愁的点就是。
若朱爽没什么本事。
没那么优秀。
他直接下令赐婚也就是了。
至于不听?
不存在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麻绳裹着送洞房……
很简单的事。
就是朱爽太懂事,太优秀了。
而且看爽儿的意思。
好像还不想结婚。
自己又怎么舍得威逼呢。
一时间。
朝堂顿时僵住。
百官不进谏,因为实在谏的多了,已经没有必要说。
徐达不说话。
那是因为他在等着朱元璋开口。
到时候好谈条件。
毕竟是答应了自己闺女的事。
想到若再等一日。
那北元的实力便增强一分。
北伐之战,实在不能再拖下去。
朱标硬着头皮,打破僵局。
“儿臣以为,三军元帅之职,非魏国公徐达莫属。”
有一说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