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此话怎讲?”
听到叶轩的话,朱元璋顿时就来了兴趣。
所谓科举取士,就是通过科举选拔有才能的人。
然后让其不如朝堂,报效朝廷。
可现在眼前这位小掌柜,却说那些考生只会读圣贤书,未必能为朝廷效率。
这是何意?
朱元璋自觉身在朝堂,与民众接触甚浅。
不能及时听到民意。
所以才创立了锦衣卫。
监察百官,传达民意。
虽然这个机构到后来因为权力过大,被直接废除。
但现在还是好的。
莫非这民间,还有锦衣卫探查不到的地方?
朱元璋下意识以为面前这小掌柜知道什么消息,想要一探究竟。
而一旁的毛骧,则又是被惊出一身冷汗……
心想叶掌柜咱嘴上可得有点把门儿的啊!
您随口胡说一两句……
俺们可是要掉脑袋的!
两人之间情绪暗涌。
但因为这次是微服私访,所以收敛的很好。
旁边的叶轩也没注意到两人此刻的表情。
见这位姓朱的客官发问,便直接开口解释道:
“我虽然与那些个同窗不太熟,但多少也有些了解。”
“为了能够入朝为官,都是放下了务农扶桑等事情,任由着农田荒废,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圣贤书。”
“就算是金榜题名,客官觉得一群从不务农扶桑,不与人打交道,整日就知道在房间里翻书抄书的人去做官,能做出个什么样子来?”
叶轩笑着,微微摇头道:
“入朝为官者,为国为民。”
“只读过几本书,怕是根本不懂如何做官。”
“不与人打交道,不知道当今普通老百姓的处境,想让他们造福百姓,不也是无稽之谈吗?”
叶轩说着,话头就止住了。
其实。
之所以说,这群人日后不能效力朝廷,并不只是这些原因。
身为一个穿越者。
叶轩无比清楚,真正影响这群读书人的,还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最先是效仿蒙元的“四书疑”,后又发展成“四书义”。
又因为参与科举考试人数众多。
快速发展之下,考试文体的格律化进一步增强。
最终定为八股文。
以后世的目光来看,八股文十分奇葩。
要求考生必须模仿古人的语气,极大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
八股文彻底成了仕途工具,成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还限制思想进步……
所以。
从八股取士中选取出来的学子,质量的确是不太行。
不过叶轩自然是不敢说实话的。
可看着面前瞪大眼睛,一脸期待看着自己的客人。
他又不能直接闭嘴。
只能笑着开口:
“只是我所看到的,那些个同窗为了能够博取功名,整日手中捧着四书五经。”
“这样的人能否做个好官,我表示怀疑。”
“当然,大明朝人才济济,定然不全都是这样的。”
“我只是说,我所见到的人,是这样的。”
给自己叠了无数层甲。
叶轩模模糊糊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八股取士可是当今皇帝朱元璋采取的行动。
大庭广众之下,自己岂能说他的不好?
那不是不要命了吗?
叶轩对自己这条命,还是相当谨慎的。
并且随着酒楼的生意越来越好,他就愈发珍惜自己的小命。
之前贱命一条,挂就挂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
从几天前开始,他就已经跻身千两白银家底的商贾大户。
这些银两,省着点花的话一辈子都花不完。
更何况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入账。
人世间最悲惨的事,就是人走了,钱没花了。
叶轩可不希望自己死之后还留着万贯家财。
说话自然要小心一点。
同时他也有些疑惑。
面前这个长着个鞋拔子脸的客人,怎么对朝廷之事如此好奇。
偏偏看起来,还是一个商人的模样。
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