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7 心情复杂 (1/2)

但旋即飞奔回去了府邸,前去取钱

随着首批“投资”利润的支付。

周奎府前马车络绎不绝。

仅仅几天。

周奎得到的存银就超过了五百万两,且还在攀升着。

朱由检审视着周奎上奏的账本。

心情感到复杂。

这账本不仅是受害者名单,更是大明的忠奸簿。

不过也多亏了这些“忠臣”。

他才有了更多的本钱。

有了这钱。

朱由检的视野也愈发清晰。

那些所谓的忠臣,没几个值得信赖。

相比他们。

司礼监内廷在王承恩的治理下,却显得较为清廉。

周奎的秘密行动。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一些不知情的内廷太监也参与其中。

但与那些勋贵相比,他们的投入微乎其微。

蚊子再小也是肉。

朱由检来者不拒!

而朱由检拿到钱后,随即就将银子转入内帑,用于兵仗局制造兵器、购粮,及秘密建造海船,以应对本土粮食短缺。

他与朱元璋计算过。

发现海外购粮成本果然更低一些。

他又省了一大笔!

但让朱由检没想到的是。

周奎的敛财速度,仍超过他花钱的速度。

深夜。

朱由检正在乾清宫审阅奏章,王承恩带着难色走了进来。

“陛下……”

朱由检连眼皮都未抬。

“承恩,给朕坚持住!”

王承恩面露苦相,对朱由检说:“陛下,不是奴婢不想坚持,但奴婢是真的坚持不住了!”

朱由检想要安慰几句。

王承恩却断然道:“也不是奴婢不尽职,而是陛下的内帑银窖都满溢出来了,若国丈继续送银进宫,只得将之倾倒于御花园了!”

听到这话。

朱由检不禁怔住。

银子多得连国库都装不满?

这恐怕是大明建国以来都闻所未闻的事情。

而这么多的银子具体有多少?

朱由检开口问道:“现在有多少银子了?”

王承恩低声回答:“已经超过三千六百万两,其中内帑的积存就超过三千万两了!“

听到这个数目。

朱由检感到自己的太阳穴在剧烈跳动。

三千六百万两!

去年朝廷的岁入,即便将赋税预征到三十年后。

也仅有一千五百万两而已!

而周奎如今仅随便忽悠几下,就是这个数的两倍多。

他不禁感叹相处这一招敛财的人。

可真是够毒辣的!

不过既然超过了目标的三千万两。

朱由检觉得继续存这么多钱不花,早晚也会出事,于是深吸一口气,咬了咬牙下令道:“给朕发放二百万两,补发兵部九边将士历年的欠饷。“

“这钱真要花了?”

王承恩怕是自己听错了,疑惑问道。

他明白。

一旦开始向兵部拨款。

这笔钱的去向就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毕竟,朝中大臣们对内帑应有的银两数目。

比朱由检还要清楚。

“别废话!”

朱由检不耐烦的挥手让他去做。

“诺!”

王承恩也不敢怠慢,当即迈步向前拱手作揖。

第二天一早。

兵部尚书杨嗣昌按常规请求拨款二百万两,以补发九边欠饷。

他本不抱希望。

没想到奏章进宫不久,就被司礼监迅速批准。

一众大臣勋贵见到内帑出资,开始没有多想什么。

毕竟战事为国之重。

但不久。

他们便感到了异常。

等到第三天。

他们看到户部尚书毕自严,请求拨款三百万两赈灾西北,工部尚书请求一百五十万两用于制造甲胄和兵刃,均获批准。

接着,第四天、第五天。

内帑陆续批出了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朝会上。

朱由变得检容光焕发,而国丈周奎却告假多日。

朝中官员心中不免生出不祥之感。

洪承畴最后投资,最先醒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