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4,真正赚钱的法子! (1/2)

良久之后。

朱元璋才强行压下了回宫去砍人的想法。

有些疑惑的看着苏泽问道

“苏老弟,你是咋觉得咱这金陵的房价会涨啊?”

“咱觉得金陵这价可是不低了。”

“京师米贵,居之不易啊……”

金陵作为老朱的基本盘,在徐达北伐之前,其实已然安定了近十年之久。

早就不是元末那个乱世了。

而且,眼下全大明,宅院、铺面卖的最贵的,就是金陵的房子。

在老朱眼里,这个价格,已经到顶了。

听到“老黄”的话,苏泽丝毫不以为意。

就这价格。

这才哪到哪?

别说是光比京城了,就是大明的金陵,跟东方某大国的金陵房价能比?

苏泽咂舌道

“老哥,如果我要是说,我有办法让金陵的宅子卖的更贵呢?”

朱元璋一脸疑惑的看着苏泽。

“苏老弟,你前几天还跟咱说,让咱不要铤而走险,你现在咋就自己犯了这毛病了。”

“你不知道商人囤货居奇,在咱大明是死罪?”

苏泽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是磕着瓜子道

“老哥,谁说让金陵的房价涨起来,就一定要囤货居奇了,咱们明明有更好的办法啊。”

朱元璋的眉头一皱。

毕竟在老朱的眼里。

商人骨子里就是通过奇货可居才赚个中间差价的。

苏泽轻轻的敲着面前的桌子,轻声道

“老哥,你要知道,最低级的商人,那才会囤货居奇赚钱。”

“那赚的是钱吗?那是拿自家的名声换的银子!”

“稍微有点脑子的商贾,只会制造需求的。”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

朱元璋登时便来了精神。

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啥叫制造需求?”

“就是把你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变成你需要的东西。”

苏泽抓了一把腰果,喝着茶沉吟片刻之后继续道

“就以咱金陵的宅子为例。”

“眼下金陵的宅子是这个价,是不是因为只有进城的商贾,才需要进城买宅子?”

朱元璋微微颔首。

大明无论如何,仍旧是以农业立国。

大部分的百姓,还是生活在城外的村子里。

在边疆的州郡地主还有进城买房的需求,那主要是因为鞑掳时常南下劫掠。

金陵完全就没有这个需求了。

那是真正的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地主老老实实的在自家地里盖上一套宅子就得了。

村里自己说了算,还不用看官府的脸色。

谁闲着没事进城买宅子!

听到苏泽的话,朱元璋也不由得微微颔首。

“确实,金陵一地有民数百万,咱这城内,实际上满打满算,也就三四十万人。”

“苏老弟你难道有办法让这城外的百姓都抢着进城置办宅子?”

“横不能从城里买宅子发金条吧?”

苏泽闻言微微一笑,摆了摆手看似不经意的说道

“我是不能给他们发金条,但是我可以给他们旁的东西啊!”

说到这里,苏泽的脸色陡然严肃起来,也压低声音低声道

“我可以在我盘下的宅子附近,盖上全应天府最好的书院,并且这个书院,只就近招生,让附近的娃子过来读书。”

“我还可以把村子里的大夫全都请到城里来,在城里开办应天府最大的医馆!”

“甚至,我可以竖上一块招牌,每年招徕几名饱负盛名的举子来我书院之中读书,待到他们科举高中,到时候便是我这书院最响的金字招牌!”

苏泽话音刚落。

朱元璋顷刻之间便震惊在了原地。

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苏泽。

如此一来,这金陵城外的百姓,那不得跟疯了一样往京城内挤?

最关键的是。

苏泽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不会落下囤货居奇的骂名。

甚至还可以博一个千古美名!

因为是他,一手打造了一家名震大明的书院。

更是因为他,金陵才多了一家活人无数的医馆。

后人每次看到这家书院跟医馆的招牌时。

就会想起他苏泽的名字!

名与利。

皆入囊中!

不过想法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