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一个王朝的命运! (1/2)

“真别小看降雨量!”朱桁却是很严肃的说道:“降雨量的减少,可直接缩短一个王朝的国运!”

“比如唐朝,唐朝前期时,西安降雨充沛,甚至成为天下闻名的产粮区。”

“在唐朝的时候,长安周围甚至还有大熊猫生活,哦,也就是食铁兽,传说中蚩尤的坐骑。”

“但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关中地区的气候整体变冷,随着气候的变化,西安地区降水量开始减少,气温整体降低。”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你试想一下,一旦西安被封锁住,那关中粮食根本不够吃。”

“都不用人家打,关中人自己就得先饿死!”

“竟是如此?!”

此言落下,朱元璋震惊无比,望向李善长等人:“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何以前没人提过这点?”

“这……”

李善长一时都愣住了:“天气一般是象征国有大事,那不都是鬼神之谈……”

“废物!”朱元璋却大怒:“一肚子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这么重要的事都不知道?”

“我……”李善长脸色青一阵红一阵的:“微臣读的是春秋大义。”

“其实《春秋》中,也有记载这些天气的,其中记载过大风、雨、雷、雪、霜、干旱、冬暖等各种反常天气情况。”朱桁却是摇头:“只是你跟当世的史家一样。”

“将其当成是上天对执政者的示警,却没仔细想一想,这有可能是客观规律。”

“除此之外,西汉的《夏小正》,唐代的《乙已占》,宋代的《梦溪笔谈》,都有记录天气变化,回去你可以再看一看。”

“读书要带着自己的思考,这才叫真正的读书!”

朱元璋冷冷的看了李善长一眼:“人家在教你怎么读书呢,听懂了吗?”

“小人……懂了。”

李善长咬着牙,向着朱桁行了一礼。

“别客气,这事其实懂了也没啥大用。”朱桁却摆摆手说道:“先去买房子才是正经。”

“回去将那几本书,都找出来,好好读一遍!将降雨变化趋势都给记录下来!”

朱元璋也是冷冷吩咐一声,可说到这里,却突然一愣,似是想起什么。

望向朱桁问道:“对了,既然西安有这种气候变化,那其他地方呢,应该也有这种变化的吧?”

听到这个问题。

朱桁难得的认真起来,甚至那慵懒的声音,都透着几分郑重说道:“不只是有,而且还很大!”

“这会对大明后世,造成两个巨大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甚至比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会直接让大明国运缩短一大截!”

此言,场内落针可闻。

朱元璋、朱标都是面露震惊之色。

朱棣更是吓得脸色一白,看看朱元璋,又看看朱桁,唯恐朱元璋一个发怒,直接将朱桁给抓起来。

朱桁实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从王朝周期律,到土地兼并,再到降雨量。

在朱桁眼里,大明朝简直脆弱的像个婴儿,随时都会灭国!

这都是诛心之言。

再让他说下去,自己一个藩王根本保不住他。

“别说了别说了。”朱棣赶忙说道:“那啥,这话题太沉重,咱们说点开心的事。”

“那什么,北元快被我朝屠杀殆尽,用不了几年,就能天下安宁……”

“你这次倒是说对了啊。”

结果话音落下,朱桁却是惊奇的看了他一眼说道:

“日后北元后裔的崛起,正是导致我朝灭亡的那两大问题之一!”

“什么玩意儿?”朱棣人都傻了啊。

“这又是怎么说的?”

朱元璋此刻更是面露难以置信之色,望向朱桁的目光中满是震惊。

“区区北元,已经被咱打残,他们的后裔还能灭我大明?”

朱标也是匪夷所思的望向朱桁,他万分难以理解朱桁这话的意思,北元真在明朝面前,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怎么还能有资格,跟明朝作对?

“时来天地皆同力,时去英雄不自由啊……”朱桁却感慨的摇头说说道:

“这可以说是天意,大明……实在是太倒霉了啊。”

“也可能是天命不在大明。”

此言一出,朱棣都快要哭出来了啊。

怎么又扯到天命?

还天命不在大明?要真是那样,朱元璋就不可能以平民之身,打下天下!

这又是一个诛心之言啊……

“如今大明国势渐起,盛世就要来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