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老朱:朱樯的势力已然恐怖如斯了? (1/2)

望着面前陈宁跟胡惟庸两人的奏章。

朱标的眉头逐渐紧皱起来。

常氏疑惑的看着朱标问道

“若是朝中生了大事,殿下当速禀陛下。”

朱标无奈的笑笑,而后道

“非也,这件事是……”

“殿下慎言,陛下有旨意,后宫不得干政。”

朱标悻悻的扔下手中奏章,无奈的叹息道

“此事若是论起来,算不得外朝之事。”

语罢。

朱标缓缓起身,望着宫外侍候的宫女太监们吩咐道

“尔等且先退下。”

“诺。”

朱标一声令下,宫外侍候的宫女太监登时便退出了二十步远。

望着远处的宫女太监们。

朱标缓缓的伸了个懒腰道

“这事得从凤阳老家说起。”

常氏一脸疑惑的看着朱标问道。

“可是当年金陵传遍的那个刘家四小姐?”

朱标微微颔首道

“正是。”

“父皇那年接了刘四小姐到金陵吃饭,那夜父皇大醉,后面的事情也就不知道了。”

“后来父皇那是咬定了那日他们一直便是饮酒叙旧,无有旁事。”

“但是起居注上,记载的可是不同寻常。”

常氏闻言一愣。

“起居注?妾身若是没记错的话,当时陛下尚未称王,何来起居注。”

朱标捏着鼻梁道

“是母后派人记载的,主要是为了不遗漏天家子嗣,但是为了避嫌,那些起居注母后只是派人记了下来备查,母后自己也从未看过。”

常氏疑惑的看着朱标问道

“也就是说,当时的刘四小姐其实已然有了身孕?”

朱标微微颔首。

“洪武八年,徐叔叔北上大都筹备北伐事宜的时候,发现了孤的这个弟弟。”

“也见到了当初帅府流出去的信物。”

“论序,孤的这个弟弟,当在秦王之后,晋王之前。”

“徐叔叔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擅作主张,回京之后只告诉了孤。”

常氏更摸不到头脑了。

“那为何不奏明父皇母后,让这小叔认祖归宗?”

朱标叹息道

“天家子嗣,哪有那么容易认祖归宗。”

“即便是退一步讲,将樯弟认回来,恐怕也难受这宫中约束。”

“孤便嘱托魏国公对孤的这个弟弟先加照料,拖延些时月,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樯弟认祖归宗。”

说到这里,朱标又长叹了口气道

“孤原本想的是这个弟弟吃遍了人间疾苦,现在不急着认回来,先让樯弟在民间,享一遭民间富贵,养养身子,总好过直接回宫。”

“没想到樯弟竟也争气,徐叔叔只帮了一把,这小子便在北平混得风生水起,到了今日地步。”

“这不,连父皇都惊动了,派了御史涂节去北平查察,不过他竟然当着铁铉的面,打断了旁人一条腿。”

听到这里,常氏不由得一惊。

“这小叔竟如此纨绔?”

朱标的眉头紧皱,摇了摇头道

“非也,这么多年了,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孤知道樯弟不是这般纨绔之人,此中怕是另有隐情。”

“且先由着他去罢,若是兜不住了,孤便将此事奏明父皇便是了。”

说罢,朱标随手将胡惟庸、陈宁两人的奏章垫到了书案桌腿之下。

望着那两份奏章,朱标语重心长的说道

“樯弟啊,为兄已然尽力为你遮挡了,若是再出事,你回宫过上了苦日子,切莫再怪为兄了。”

对于朱标来说。

这偌大的宫城,就是一座围城。

民间的富贵,那才叫真富贵。

这紫禁城里,只有受不完的罪。

说罢,朱标提笔挥毫,片刻之后便写好了一封家书。

递给了一旁的太子妃常氏道

“你将这封信以你的名义速速递送给徐叔叔。”

常氏微微欠身,而后道

“妾身领命。”

常氏走后,朱标这才将远处的太监们招回来吩咐道

“自即日起,凡是御史涂节跟给事中铁铉送上来的奏报,都替孤单独捡出来备阅。”

“诺。”

……

……

乾清宫中。

朱元璋面色阴沉的听完了锦衣卫的奏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7,老朱:朱樯的势力已然恐怖如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