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朝廷决意北伐,钦明魏国公徐达驻节北平督办军械筹措诸事。
户部拟用三年时间筹集。
但是到了洪武八年年底,徐达便上表京师,九边军械已完成筹措。
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洪武九年,都察院奏表江北久染腥膻,良田荒芜,当月北平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奏请朝廷,移山西、江南之民十万户北上屯垦。
洪武十年,都察院奏表再奏北平良田荒芜者众,又移十万户,当年下半年又移二十万户……
到了洪武十一年,北平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不再奏请移民,反而是山西、湖广、陕西等布政使司衙门奏明百姓自发迁至北平。
这都不是最可怕的。
真正可怕的是,洪武十二年腊月,都察院再奏,燕赵之地,久染腥膻,良田荒芜,酌北平布政使司奏请移屯北平。
看着账面上的数字。
自洪武八年以来,整个北平已然迁入了百万户之多!
这还不包括自发迁至北平诸衙门的百姓。
而且即便是有了这么多的壮劳力。
北平仍旧是有着大片良田无人耕种的情况!
这些人都去哪了?!
而且这个过程,正好跟朱樯起家的痕迹相吻合!
难道这一切都是朱樯在搞鬼?
想到这里,朱元璋登时便摇了摇头。
因为这实在是超出老朱的想象力了。
别说是朱樯一个平平无奇的乡绅了。
哪怕是朝廷,想做到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小事。
不过即便如此,仅仅看着几个数字。
朱元璋也能看出来。
北平的水。
比自己想象的要深的多!
涂节的案子,还得查!
起码自己得摸清楚,现在的北平究竟是怎样的情况,这几百万人,到底都跑到哪儿去了!
“重八?重八!”
朱元璋打了个寒颤,猛地回过神来。
“嗯?妹子,你叫咱?”
马皇后一脸疑惑的看着朱元璋问道
“重八,你在想什么呢?”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悠悠的说道
“咱在想,要不要出宫一趟。”
马皇后一脸疑惑的看着朱元璋问道
“出宫?出宫做啥?”
朱元璋望着马皇后笑道
“妹子,你去过大都吗?”
马皇后摇了摇头道
“哪能去过大都,也就是小时候听说过。”
“咱也是,自从北平光复以来,咱还没北巡过呐。”
马皇后一眼便看穿了朱元璋的心思,而后笑道
“陛下是想去北平瞧瞧朱樯?”
朱元璋微微颔首。
“不错。”
“咱打算把标儿也带上。”
马皇后闻言一愣。
“把标儿也带上?那这朝政给谁?”
朱元璋笑道
“当然是给胡惟庸啊,咱让胡惟庸当这个宰相……等会,不对,妹子,你甭管了,让胡惟庸监国便是了。”
马皇后一脸疑惑的看着朱元璋问道
“重八,大半夜的你干嘛去啊?”
“胡惟庸还因为涂节的事在乾清宫外面跪着呢!”
……
……
乾清宫。
夜色已深,胡惟庸的腿,早就已然跪麻了。
但是胡惟庸悬着的心,却始终没有放下来。
出了这么大的事。
按理说,朱元璋应当是勃然大怒,没有百十颗人头,是不会息怒的。
但是自己在宫外等了这么长时间,朱元璋却迟迟没有动静。
反而让胡惟庸摸不到头脑。
莫不是宫中生了什么变故?
就在胡惟庸胡思乱想的时候,胡惟庸的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惟庸啊,你这是干嘛啊?”
胡惟庸闻言登时便将头重重的叩在地上,高声
“启奏陛下,天子钦差涂节北平城外遇刺,臣以为,此事绝非寻常响马所为。”
“此案若不妥善处置,恐使天下百姓轻视朝廷啊!”
朱元璋低沉的声音悠悠传来。
“那依你的意思看,此事当如何处置?”
胡惟庸低头道
“臣以为,当择一重臣,北上再查此案,以昭国朝天威,震慑内外宵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