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新名词,新理论 (1/2)

第二十章新名词,新理论

退朝后。

朱高熙问及朱标刚才朝上说的关于宝钞的情况。

朱标掏出来一个东西。

“大伯,这是什么东西?”

“是大明宝钞。”

朱标说道:“是工部那边造出来的,一贯宝钞。”

“你觉得怎么样?”

朱高熙拿在手里,端详了半天。

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体积大,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而且,还很难看。

“父皇已经看过了。”

“就是因为这件事头疼。”

“民间的能人异士太多,肆意仿造纸币破坏宝钞发行。”

朱标解释道。

“这宝钞......”

朱高熙一边打量,一边摇着头。

“如何?”朱标问道。

“一言难尽啊。”

朱高熙显然是看不上这宝钞的卖相和规格。

“一言难尽?”

朱标脸色一动,说道:“此话怎讲?”

朱标下意识地将耳朵往前凑了凑,生怕自己漏听什么。

“就说这纸张吧。”

朱高熙接着道:“纸的质量太差了。”

“虽然我不知道这纸用什么材料做的,但摸起来的手感太差了。”

朱标不解道:“手感差不差的,能用不就行了。”

“有那么重要吗?”

朱高熙摇了摇头,“这是朝廷发行的宝钞,就是朝廷的门面,要做的话肯定要做的独一无二,别人仿造不出来。”

“你说的,民间有人伪造货币,肯定是在纸质上下功夫。”

“朝廷要做的,就是增加生产货币的难度。”

“用稀有的材料制作,民间的人轻易找不到。”

“这样下来,就能从根源上控制住制作宝钞的原材料。”

朱高熙举起宝钞,阳光透过宝钞。

接着道:“其次,就是纸张的触感。”

“要让人一下子就判断出,是真是假。”

“在纸张的选取上,也要多下功夫。”

“加上朝廷严格控制稀有材料,仿造的人想做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朱标听得托有所思,觉得有几分道理。

朱高熙继续说道:“这些造假币的人,都是只想着钱,没想过有没有命花。”

“他们只讲究利益最大化。”

“在纸张的选取,和材料的取材上,必然不会下大功夫。”

“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太差。”

说到这里,他眼睛微微一眯,开口道:“能做出和朝廷之间相差不大的。”

“绝对是有背景,而且还是有家底的人。”

“从这个线索入手的话,朝廷的制钞部门,内部肯定有内鬼,将制作流程泄露出去了。”

大明宝钞在历史上。

以极快的速度贬值。

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民间仿造纸币的人。

而是朝廷肆意的滥发滥印。

导致通货膨胀。

东西越来越贵,钱越来越不值钱。

百姓想要买一斤大米,甚至得拿一袋子钱。

朝廷没有收益,到最后经济只能崩溃。

总的来说。

大明的经济,就是自己搞垮的。

发行无度,挥霍滥用就是其祸源。

朱标觉得他说的越发有理。

转而将朱高熙带到了朱元璋的寝宫。

一开始。

朱元璋压根不信。

朝廷那么多有学识的大臣都没有办法,你一个十六七的孩子有办法?

可听到后面新名词,“通货膨胀”,和新理论“劣币驱逐良币”的时候。

加上朱高熙有理有据的解释。

朱元璋顿时陷入了思考。

纸币造出来和东西价格不对等,东西越来越贵,钱越来越便宜。

这样的理论是朱元璋闻所未闻的。

而这也是他不曾注意到的。

朝廷一直本着,没钱就造的原则。

想着推动市场经济,但结果却是不进则退。

打仗需要钱、休养生息需要钱、修缮宫殿需要钱。

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钱。

却不曾料到,肆意发行钱币带来的结果是触底反弹。

所带来的压力,足以让朝廷内部乱作一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二十章 新名词,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