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解铃还需系铃人
择日。
奉天殿。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将宝钞一事告诉给众位大臣。
此话一出。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这在历朝历代当中,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
宝钞是关国家的经济大事。
一直以来。
大臣们的普遍想法都是,先别让朝廷缺钱就行。
宁可让百姓紧一紧,也不能让朝廷缺钱。
而老朱的想法很是大胆。
大臣们议论纷纷,一时间拿不下注意。
李善长率先开口,“皇上。”
“这,能印在宝钞上面吗?”
其余大臣则是纷纷点头。
他们从来没听说过还能在宝钞上印头像的。
朱元璋微微皱起眉头。
的确是一个难题。
老朱问道:“标儿,这要怎么实现呢?”
“父皇,字能印在上面,人像为何不可?”
朱标接着道:“高熙说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
“我们在这光说不练,也没什么办法。”
“把这项事情交给他们工部,让他们想办法研究。”
朱元璋点了点头,“也对。”
“来人。”
“下旨给工部,询问朱守仁能不能印人像。”
“如果不行,就让工部的人想办法。”
“做出来了,咱重重有赏。”
“做不出来了,让他们提头来见。”
王公公拱手道:“是,皇上。”
“可是......”
李善长支支吾吾。
朱元璋看出他的若有所思。
开口问道:“爱卿,可是有疑问?”
“皇上,新币发行之后,旧币又该如何处置?”
李善长的发问,让老朱愣在了原地。
对啊。
新币出来以后。
旧币还依旧流通在市面上。
这样不就还是绕回了原路,并没有解决问题吗?
朱标道:“父皇,han国公所言极是。”
“可以让户部收回。”
这倒是一个办法。
朱元璋眼睛微微一眯,道:“那之前造的宝钞,成本又该如何计算?”
“新币一旦发行,旧币势必要被淘汰。”
“承担淘汰的责任,要落在朝廷身上。”
“朝廷可以发新币,但是回收回来的旧币,又该如何获利?”
“什么都要朝廷承担的话,朝廷身上的压力太大了。”
“况且现在抵御倭寇,朝廷的经济压力已经很大了。”
朱高熙刚才给出的一番解释之中。
并没有在这方面详细说明。
只是解释了如何在新币上印头像的事情。
“就怕到时候,等朝廷靠信用发行的时候。”
“国库都空的什么都没有了。”
“国库亏空,士兵们手里没钱,谁还愿意上前线卖命打仗。”
朱元璋一番高论。
惹得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甚至对朱元璋都有些刮目相看了。
人人都知道朱元璋虽然会打仗,但是在动脑子这方面有所欠缺。
可刚才的一番见解,是他们没有听过的新说法。
朱标也没说话。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朝廷到底能不能支撑到信用发行。
要知道。
朝廷拿出来的宝钞,前期都是要自己先垫钱的。
旧币流转到朝廷手中,只是一堆废纸了。
发行新币,本来是件好事。
现在反倒给朝廷这么大的压力。
朱元璋问的问题。
已经先入为主,代入到了货币的信用之中。
否则的话。
他是问不出来这种问题的。
反正他是大明的皇帝。
下一道旨意,强行发布。
朝廷没钱了。
印发宝钞就行了。
而在历史上,他也的确这么干过。
代价就是,货币贬值。
百姓手上没钱。
民不聊生,对朝廷的信用程度大幅下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