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在朱家堡,才算活出个人样! (1/2)

“其实。”

“我们已经注意你们很久了。”

“外乡人在我们这里,实在是太过显眼了。”

路上。

卫士队正一边引路,一边闲聊着。

“对了,还没问远客。”

“你们是从关内哪里来的?”

人家热情,自家也不好太过失礼。

沐英笑着一一回道。

“确是这般。”

“我等一路行来,发现堡子里的百姓精神头都很好,红光满面的。”

“哦,我等自应天府那边而来。”

“家中亲戚有在关外黑辽那边戍边的,回家后说起朱家堡这边的农具物美价廉。”

“就想着应该是一桩好买卖,就来此准备拜见贵堡主,看看能否谈成。”

卫士队正点头,笑容真诚了不少,面上更多了些骄傲。

“那是。”

“能顿顿饱饭,还能时不时割上二两肉来壶小酒打打牙祭,能不满面红光嘛。”

“还有,你们可着长城内外方圆五百里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朱家堡的铁器又好又便宜?”

沐英笑着应和。

“确实。”

“略有耳闻。”

卫士队正又问。

“你们准备往哪里贩卖?”

“太远了,怕是没什么赚头。”

沐英答道。

“往江南那边贩卖。”

卫士队正有些吃惊。

“嚯。”

“那可够远的。”

“这一路上人吃马嚼的,就算用驴子骡子拉,也得不少钱呐。”

嘴里念叨着,卫士队正好心提醒道。

“远客,我也不瞒你们,别看我们这的农具又好又耐用,可那铁是不能用来融了再打造刀剑啥的。”

“你们可别犯糊涂。”

沐英闻言,眉头挑起,奇道。

“这又是为何?”

卫士队正嘴巴砸吧了一下,略带遗憾道。

“还能是为何?”

“天工院那帮大匠们整的呗。”

“可惜,咱以前不懂事,在学堂里没好好学,不然要是进了天工院那可就美了。”

沐英听完,眼中更加好奇。

“天工院?大匠?”

“是工匠吗?”

“依在下所看,官人(为官之人,明清时男子敬称,如西门大官人)不大不小也是管着几十号人的队正,怎么也比些匠人强吧。”

卫士队正却是摇头,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唏嘘状。

“你不懂。”

“我们这里跟关内大明可不同,天工院的大匠哪怕只能拿到铜星,可那日子照样叫一个美。”

“一水的两进宅子不说,还有徒弟孝敬和那劳什子专利费拿,还能上堡子里的光荣榜,能减税,逢年过节,还有节礼。”

“若有事,还能给少堡主写信提意见。”

“人家过的才叫日子。”

“不过,咱自个过得也不差就是了。”

“说句掏心窝子的。”

“咱其实也不眼红人家,都是人家应得的。”

“看看这家里的农具,铁器,还有那霹雳神火枪,犁地的犁子,种下的好种子,打渔的船......”

“要是没人家,不说别的。”

“连走的路都是土路,哪里还会有这么平展的水泥路?”

“再说,那铜星也确实不好拿,反正就我上学堂那点子成绩,我连给人家当学徒,人都嫌弃我笨蛋。”

“也就咱还算有点子力气,没白长这么大的个头,选上了少堡主的兵。”

“可惜,咱没福气。”

“去年和元人干仗的时候,追得太兴起,结果被元人给偷了一箭,本来没事的,那破箭连老子的甲都穿不透。”

“结果,他娘的,吓老子一跳,手一松,从马上掉下来了。”

“这腿一伤,就不成了,根据咱的功劳,少堡主就给咱安置了个治安所队正的位置。”

“唉,真他娘的晦气,老子怎么就松手了呢?”

“......”

卫士是个能说的,嘴里碎碎叨叨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到最后,免不得一阵长吁短叹。

一旁。

沐英淡笑以对,静静倾听。

他的收获并不算小。

从这些话里,他已经隐隐约约在心中描绘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朱家堡形象。

想着有南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四十二章 在朱家堡,才算活出个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