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也很紧张。
虽说他的作风很果决,但也不是个愣头青。
杨宪主张杀了李彬,自然知道会得罪李善长,胡惟庸。
得罪了这两个人,那就等于得罪了整个淮西党。
但杨宪也没怕过。
对方是淮西,本方还是浙东呢。
但是现在李善长那厮居然把火烧到了皇上朱元璋那边,可就麻烦大了。
果然,又先后有朝臣跳出来,阴阳怪气地控诉起了刘基。
“陛下,这都是刘基刘大人闯得祸事儿啊!”
“臣也认为在这个时候见血杀人,实属对上天不敬,天旱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臣附议!刘大人虽然一心为大明,但做事不知轻重缓急,实属鲁莽!”
朱元璋摆了摆手,众人这才闭嘴。
朱元璋看向刘基,说:“刘中丞,朕给了你七天的时间,现在已经是第七天了,可是现在没有一点儿下雨的意思,你做何解释?”
刘伯温走了出来,向朱元璋行了一礼:“陛下,天象之事并非绝对,就算七日内不见雨,再过几日可能就会有所收获了。”
看朱元璋的脸色,显然对这个解释不满意,也很不高兴。
胡惟庸扭头看了一眼李善长,连忙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朱元璋闷声闷气地应道:“说吧。”
胡惟庸说道:“现在已经七日,刘中丞的办法显然行不通,为今不是追究罪责的时候,还是先要定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天降雨水,黎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大明朝才可享太平。”
好家伙,胡惟庸这张嘴确实非常厉害。
上纲上线到这种程度了,也确实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
像胡惟庸这样的人,最适合混官场了,只要给他合适的环境,想不发达都难。
当然,前提条件是这家伙不要膨胀,否则到头来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只听朱元璋说:“胡大人,朕当然知道要有所补救,你有什么想法吗?”
胡惟庸微微一笑,刚要说话,却被一个声音打断了。
原来是刘伯温。
“陛下,臣也有话说。”
朱元璋“哦”了一声:“说吧。”
“陛下,现在虽已经是第七日,但是第七日未过,见雨,仍有可能。”
众人一听,表情各异。
有的摇头叹息。
有的笑而不语。
有的则面色目然,似乎没有想法。
所有人都觉得刘伯温此时所说,也只是在拖延时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以朱元璋的脾气禀性,也必然不会相信刘伯温所言了。
朱元璋果然很生气,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指着外面说:“刘基,你看看外面,天上一点儿云都没有,你告诉我,怎么下雨!?”
想来也是,有云才会有雨。
今天天上大晴,虽说也称不上万里无云,但也只能见到几片薄薄的云彩。
开什么玩笑?
这哪是会下雨的景象?
刘伯温扭头看了看,却说:“陛下,下雨,不一定要有浓云。”
刘伯温又说,虽说确实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说法。
但是也有东风下雨,西风晴的现象。
朱元璋听到这里,怔住了。
其他人也面面相觑起来。
“东风?现在是东风?”
“不知道,没注意啊。”
“刘中丞可能是猜的,我来的时候好像没什么风的。”
“不是不是,我起早在院子里打了一套拳,好像确实是东风!”
与此同时,诚意伯府。
刘璟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喝着茶水。
身边站着一位年轻的侍女,名叫巧容。
巧容容貌秀丽,身材婀娜,还是刘璟千方百计从母亲陈氏那里要过来的。
巧容落到刘璟手里,那可是危机重重。
那个时候的刘璟,可跟现在的刘璟是两码事儿。
外表是一个,但内在完全不同。
刘璟在对巧容下手之前,去跟一众酒肉朋友喝酒,结果喝多了,倒在了路上。
醒过来的时候,魂就给换了。
巧容也就成功逃过一劫。
现在的刘璟当然觉得巧容好看,但可没有那么猴急。
反正是自己院里的侍女,慢慢来呗。
当然,刘璟现在也不能为所欲为,身后还站着张虎。
刘璟早就看出来了,张虎这家伙就是来监视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