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贱门出贵子! (1/2)

“先生,纳才,可是指我们大明应该选取有才能的臣子?”

“毕竟皇帝要放权,如果臣子能力不足,便会朝纲崩坏?”

苏楠微笑着点头道:“不错,孺子可教!”

朱瞻壑嘿嘿一笑。

“先生过奖了!”

“不过我觉得如今我们大明的选材已经很成熟了啊。”

“有科举,乡试,会试,殿试。”

“还有举荐。”

“我爷爷都说,即便是唐太宗时期,也不过如此!”

苏楠对此有些不屑地说道:

“科举?”

“扯淡!”

闻言,朱瞻壑一愣。

有些不服地反驳道:

“先生,科举怎么就扯淡了?”

“这可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选拔人才的途经!”

朱瞻壑颇为自豪地说道:

“太祖皇帝恢复科举,给天下人造就了一座龙门,给寒门也创造了出贵子的条件,这是功在千秋的壮举!”

“是最公平的选材方式!”

苏楠再次仰头灌了一口酒反问道:

“参加科举的士子,是不是都必须是读过书的?”

朱瞻壑毫不思索地点头道:“没错啊!”

“当然是要读过书的,不然怎么处理朝中政务?”

苏楠嗤笑道:

“可是天下读过书的人才占几成?”

“所谓寒门出贵子。”

“寒门,就是曾经落魄的贵族。”

“他们即便是再落魄,家族子弟一样能够读得起书,不必为生计发愁。”

“这样的人,占天下百姓的一成都不到。”

“这也能算是公平?”

其实在苏楠看来。

哪怕是后世的高考,公考,国考。

其实都是脱身与封建时期的科举。

但是问题就在于。

大明时期的教育普及程度和后世根本不能比。

后世,哪怕是再窘迫的家庭。

孩子也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

但是即便教育普及到这个程度。

高考在世人眼中,依旧不算是公平!

你大明教育普及了有万分之一吗?

就敢说如今的科举是公平的?

朱瞻壑哑口无言。

良久之后才喃喃道:

“可是......可是,如果官员没读过书,他们怎么能为皇帝分担政务呢?”

苏楠眯着眼反问道:

“怎么?没读过书,便代表没有能力了?”

“读过书,便代表有能力吗?”

朱瞻壑张了张嘴。

想要辩驳。

但是却又无从说起。

在他固有的思维里。

一个人,如果连书都没读过。

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处理得好政务呢?

苏楠继续说道:

“举个例子,户部的那些官员,如果不懂术数,一味地只知道之乎者也,你觉得算是选贤任能吗?”

朱瞻壑本能地摇了摇头。

“那自然是不行的!”

“户部掌管天下财富。”

“别说不懂术数之道,就是算不上精通,也无法进入户部!”

苏楠晃了晃手中的酒壶。

空了,便有些兴致缺缺。

他随意将手中的酒壶放在讲桌上说道:

“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为何就是看不透呢?”

朱瞻壑一愣,连忙反问道:

“先生,我怎么就看不透了?”

“就拿您刚才说的举例。”

“一个人如果连书都没读过,那又怎么处理得好朝中事务呢?”

对此,苏楠反问道:

“那太祖皇帝读过书吗?”

“中山王,开平王,东瓯王,他们读过书吗?”

听到苏楠提起大明的开国皇帝以及诸位元勋。

朱瞻壑当即反驳道:

“那些凡夫俗子,怎么能和太祖爷他们相比?”

“太祖爷可是天命所归!”

苏楠嗤笑一声。

“这世上从没有什么天命所归。”

“若是当初太祖皇帝没有遇到郭子兴呢?”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个人能力和读过书有没有关系。”

“你扯上天命所归,这就没意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