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满朝文武震惊,朱元璋被点醒!【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走在长街上。
徐达的内心之中,本来还有些纠结,毕竟使路面硬化,确实很难落实下去。
不过转念一想,又不是自己决策,他操这心做什么?
至少朱元璋让他想法子,他想到了,至于最终决策权,当然还得皇帝来做决定。
他一个臣子,操皇帝的心万万不可取。
想到这里,徐达的步伐不禁轻快了很多。
.........
............
次日,清晨。
奉天殿。
“臣等拜见皇上。”
正是早朝时间,当朱元璋从侧方走来时,满朝文武跪倒一片。
朱元璋身穿弁服,目光扫过众臣,坐在皇位上道:“起来吧。”
“谢皇上。”
众臣起身。
“皇上,臣有本奏。”徐达早已经迫不及待,就要开口,然而有个人快他一步。
“杨卿有何事要奏。”
朱元璋看到杨宪出列,已经知道对方的目的了,但还是问了一句。
“回皇上。”
“杨宪拱手,臣要参工部郎中李玮,八日前,皇上让李郎中监督云贵的铁精矿运输,本应五日抵达京师,然而至今已经延期三日,矿石却是迟迟未到。”
“李郎中此乃渎职之罪,还请皇上惩处!”
杨宪大声说道。
朱元璋缓缓道:“咱昨日已经罚了他五十大仗,李玮现在仍躺在家里不能起来,惩罚之事就此作罢。”
“整整延期三日,怎能作罢?臣请皇上免去李玮官职,流放三千里!”
杨宪依旧在坚持。
朱元璋捏了捏眉心,已经有些烦了。
很明显,这是党争。
工部侍郎李玮是李善长的人,而杨宪,又是他用来制衡李善长等人的棋子。
但现在,他不想听他们在这里党争!
李善长就比很会察言观色,知道朱元璋心里不高兴,因此一句话不说。
倒是刘伯温开口了,说道。
“杨大人此言差矣,皇上已经责罚过李郎中,若是再罚一次,未免有失威严?而且眼下最要紧的,难道不是如何提升运输效率,从而避免此事再次发生吗?”
对于自己的这个学生,刘伯温也只能内心叹息。
是有才,但难成大器。
“对,众卿都给咱说说,如何提升运输效率,避免延期之事再度发生?”
朱元璋接过刘伯温的话茬,开口说道。
话音落下,整个朝堂陷入寂静。
朱元璋的这个问题,朝中大臣都知道了,但能想出办法的,却几乎一个没有。
徐达看了杨宪一眼,你不是挺能说的,现在倒是开口啊?
见杨宪默默入列之后,徐达暗哼一声,再也按捺不住,迈步出列。
“皇上,臣有办法!”
唰唰唰!
顿时,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落在了徐达身上,目光闪烁。
要知道,他们这些文臣都想不出办法。
而徐达,只是一个会打仗的武夫,又能有什么法子?
就连朱元璋,都有些惊讶。
“臣昨个回去之后,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一心想为皇上分忧......”
朱元璋眼皮一跳,“魏国公不妨直说重点。”
“咳。”
徐达干笑一声,随后脸色严肃起来,“皇上,运输效率低,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与人和或许不能改变。”
“可这地势......若是将容易泥泞的道路,采用石材、地砖铺起来,使其硬化,这样一来,运输效率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这话说完。
满朝文武愣住了,朱元璋也愣住了。
尤其是朱元璋,更觉得如五雷轰顶。
“想致富,先修路......”
他沉吟。
徐达听了则是一愣,怎么皇上的话,与那小郎君的话一样?
而自己却不曾从别处听说过?
徐达挠了挠头,也并没有在意。
而朱元璋,则是陷入沉思。
他本就是现代的灵魂,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只不过因为穿越很久,两个灵魂互相融合,致使有些后世的东西,也不容易一下子想到。
更何况。
他如今是一国之君,既要操心大明百姓,又要谨慎境外诸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