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怒不可遏,但推演依旧还在继续当中。
【虽然你已经被父亲立为皇太子,但是你的表现并不令父亲满意。】
【此时的老二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
【原本你也不担心,因为生母徐皇后也屡次规劝父亲,不可妄动换太子的念头!】
【但让你没有想到的是,永乐五年,母后徐氏居然因病驾崩了!父亲因此而陷入了悲痛当中,对你更是没有一点好脸色!】
什么?
妙云……妙云永乐五年居然死了?
朱棣看到这里,双眼猛然就瞪圆了,浑身不自觉地就颤抖了起来!
他和徐妙云之间的夫妻感情,可不比当年的父亲朱元璋和马皇后少多少,而且如果不是徐妙云这位贤妻,自己能否靖难成功,夺得这皇位和江山都是个未知数!
在朱棣心头,徐妙云绝对是对他最重要的女人!
猛然看到徐妙云居然在永乐五年就英年早逝的结果,这让朱棣如何能够接受?
“国运模拟器,你告诉咱,这不是真的对不对?”
“咱的妙云不会死的,这一切都是能改变的对不对?”
朱棣慌了,赶忙暂停了推演,再次对着国运模拟器追问了起来!
【本次推演按照原本历史轨迹进行,至于能否改变,还得看宿主如何去做了!】
国运模拟器回复道。
“没错,都是能改变的!”
“咱不能让妙云就这么死了,她不能死!”
朱棣闻言,激动的情绪这才缓和了不少。
只要这一切,还能改变,那就是最好的!
徐妙云这几天为了朱高煦的事情,也三天两头的跑来找自己求情,自己非但没有搭理她,反而还训斥她后宫不得干政!
一想到这里,朱棣心头就更不是滋味了!
想必此刻徐妙云心头对他这个丈夫,也十分失望吧?
不行,明天还是得去找妙云好好的缓和一下关系,至于朱高煦这个臭小子,把他先放出来也无妨!
因为心疼徐妙云,此刻的朱棣已经在朱高煦的事情上妥协了!
【父亲之后和老二朱高煦之间的关系也越发亲近了起来,让你更加感受到了一种危机感!】
【解缙上疏劝阻父亲,父亲却因此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父亲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你这位太子爷而返。】
【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谗言说解缙专待皇帝不在京师时私自觐见皇太子朱高炽,无人臣之礼。】
【父亲大怒,下令将解缙逮捕下狱严刑拷问,以后被处死。这时候的你才意识到,在父亲的心中,老二的地位始终在你之上!】
朱棣:“……”
怎么自己就因为老二一句话,把解缙都给弄死了么?
不能够吧?
【永乐九年,结束了第一次北伐的父亲回到京师,向负责辅助你监国的翰林学士杨士奇等了解这一时期太子实际行政的功过是非。】
【大理寺右丞耿通也多次面奏父亲称:“太子处理事务没有大的失误,无需更换太子。”多次进言,让父亲很是不悦。】
【好在永乐十年时,父亲册立了儿子朱瞻基为皇太孙,这一刻你知道自己的太子之位应该是稳了!】
朱棣:“……”
要这么说的话,自己其实一直都想着要废了朱高炽,改立老二朱高煦为太子?
不过看样子,自己最终选择的还是朱高炽!
不对,准确的说,应该是选择了朱瞻基这个好圣孙!
【永乐十二年九月,父亲第二次北征,命黄淮、金问、杨士奇、杨溥等辅助皇太子监国。】
【老二朱高煦抓住这个机会“日夜谋嫡,复造飞语,动摇监国,并中伤黄淮等。”】
【父亲因此以‘皇太子所遣使迎车驾缓,且奏书失辞’,说:此辅导者之不职!遂徵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等。随后黄淮、杨溥、金问受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联合参奏下狱。】
【永乐十三年,父亲改老三赵王朱高燧封国于彰德,又改老二汉王朱高煦封地为青州。】
【老二朱高煦依然不愿离开京城就藩,上疏称‘愿留侍左右,不欲之国。’为此父亲开始怀疑朱高煦的行动。】
朱棣心说自己这个当老子的,就这么后知后觉么?
这个时候才开始怀疑老二朱高煦?
【老二朱高煦被迫前往山东就藩后,怨气冲天,依然不知悔改。】
【永乐十四年十月,汉王朱高煦还应天府,其不法之事被揭发,差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