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英国公府 (1/2)

大明崇祯十一年六月,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古老的北京城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城墙上站着的兵丁歪歪斜斜的,没一点军人的样子,堂堂大明帝国的首都,还是在建奴时不时就入关劫掠北直隶的情况下,武备如此松懈,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京城大街上的行人也很少,只有几个摆摊的小摊贩在有气无力的叫卖着,诺大的京城一片萧索之色,没有一丝生机勃勃的样子,这一切都在向人们暗示着王朝末日就要到了。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突然飞快的向城门冲来,守在城门口的几个兵丁立马就变得紧张起来,握紧手中的兵刃,都看向了飞驰的马车,待众人看清马车上有着英国公府的标记,随即就放松下来,同时快速的让开了一条路,而驾车的马车夫也没放慢速度,直接就进了北京城,后面还紧跟着几个骑着马,神情紧张的骑兵。

等这些人都没了踪影,一个穿着破烂棉甲,一头白发的老兵才骂骂咧咧的说道:“这英国公家的,就是嚣张,这不知道又是咋么了,这么着急忙慌的?”

他旁边的一个比较强壮一点,穿着一副破破烂烂棉甲的兵丁忙说道:“老丁,慎言,英国公府不是咱们可以议论的,希望别是出了什么大事,可别是建奴又打过来了?不然咱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时,一个年轻的兵丁也不满的说道:“头,怕啥,就算是建奴打过来了也没事,反正他们一般又不会攻打咱们京城,往常都是去劫掠其他地方的。

而且,我觉得建奴来了反而是好事,只有这样,那些当官的贪生怕死,为了让咱们守住城池,才能再给咱们两个赏钱,那咱们就能吃几顿饱饭了。”

其他几个兵丁一脸希翼的赞同道:“是啊,头,小杨说的不错,是这么个理。”

领头的兵丁皱着眉头,叹了口气说道:“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要是这次建奴攻城了咋办,那是要死人的,而且就算只劫掠地方,那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

被称为老丁的老兵此时已平静下来,他苦着脸说道:“头,上面的老爷们都没办法,咱们只是大头兵,这些事咱们可管不了,咱们还是想着咋么让家人活下去吧,头,这又有两个月没发饷了,兄弟们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再不发饷可就活不下去了。”

“我昨天去问了,大人告诉我,兵部没钱,不给咱们发饷,将军们正在想办法,让兄弟们再等等。”

老丁气愤的喊道:“还等,再等下去我一家人都要饿死了,唉,我现在真希望建奴现在就来,这样上面就没那么多借口拖着不给咱发饷了。”

“是啊,建奴咋么还不来?”

领头的兵丁立马制止住了几人,冷着脸低声说道:“行了,这话不能说了,要是被大人们听到了,小心你们的脑袋,兄弟们再等等,我相信大人们不会不顾咱们的死活的,这饷银会发的。”

其他的兵丁听了这句话,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不甘的回道:“头,那我们听你的,再忍忍吧。”

...

与此同时,刚刚飞驰的马车也已经来到了英国公府门前,随行的一个家丁着急忙慌的下马敲起了大门,等门房打开门后,他一把推开门房,大声对府里的下人喊道:“快快快,去请大夫,小少爷落马受伤了。”

这人话音一落,英国公府瞬间就变得鸡飞狗跳起来了,下人们有的着急忙慌的去通知主人了,有的去找府里的大夫了,而此时,几个家丁也赶忙抬着受伤的小少爷回到了小少爷的房里。

没多久,一脸担忧的英国公张之极就带着世子张世泽来到了小儿子所在的院落,作为他的老来嫡子,他对小儿子的喜爱可远远多于他的大儿子张世泽,所以他得知小儿子受伤后很是担心。

此时,府里一直供养的医师已经在诊治了,张之极走进屋,看着一脸苍白,面无血色的小儿子,忙向大夫问道:“李先生,我儿咋么样了?有没有生命危险?”

老态龙钟的李医师笑着说道:“请公爷放心,老夫刚刚给小公子把了脉,发现小公子没有大碍,只是落马的时候碰到了脑袋,昏了过去,等老夫再开个药房,让人给小公子煎服,这样,休养一晚就能醒了。”

张之极听到李大夫的话,心里立马就放松了下来,他知道李大夫的医术很高,他一直都很信任李大夫,所以他见李大夫这样说了,就明白自己的小儿子没事了,他当即就安排下人去药房抓李大夫给小儿子开的药去了。

随后,张之极只允许小儿子贴身丫鬟留下来照顾,他领着大儿子张世泽悄悄离开了屋子,俩人来到前院,看着跪在地上的七八个家丁,冷着脸问道:“张勇,你是安儿身边的贴身护卫,你给我说说,你们不是护着安儿去城外打猎了么,咋么现在你们完好无损的回来了,而安儿却昏迷不醒的,你们就是这样保护我儿的?”

张勇边不停的磕头,边说道:“老爷饶命,我们也不知道是咋么回事?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