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如此一说,李翰林顿时面红耳赤,退到一旁缄默不语,低头反思自己的言辞。
满朝的文武百官却对李翰林刮目相看,朱祁钰的性情并不和善,尤其是在他初登大宝之时。
在场之人都颇有见识,然而李翰林竟能与皇帝和睦相处,甚至让皇帝亲自为他解释草原的常识。
众人对这个年轻的翰林院学者有了新的认识,至少他日后将成为他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于谦对朱祁钰未重用宦官感到满意,这一点他比朱祁镇明智许多。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中瓦剌人的诡计,因此必须坚守山海关,绝不让任何瓦剌人越过半步。”
朱祁钰为此次会议定下了基调,随后便遣散了众人。
“云一!”
“在!”
“你带领几名弟兄前往草原探查,看看朱祁镇是否仍在瓦剌人手中。”
不知为何,朱祁钰总是心神不宁,唯恐瓦剌人在此地牵制他们。
而暗中却将朱祁镇送回后方,那么他的皇位将岌岌可危。
这一点不得不防。
“遵命!”
领命后,云一便带人前往草原。想要深入瓦剌人的领地,最佳的方式便是伪装成商队。
燕云十八骑的出现,无疑为朱祁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这还远远不够。
强烈的危机感告诉他,若想稳固皇位,必须从现在开始布局。
无论是刺杀朱祁镇还是消灭瓦剌,都是他当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朱祁镇绝非善类,若真的留下他,日后他的刀锋必将指向自己。
还有石亨,这个叛徒也不能忽视,他是夺门之变的主导者。
因此,必须对他严加监视!
想必他此刻已对自己恨之入骨,无法建立军功,他便无法洗刷自己的耻辱。
一想到锦衣卫上报的关于石亨擅自出兵的消息,朱祁钰便能看出许多问题。
然而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石亨不能动,只能对他进行监视。
石亨表现得异常乖巧,甚至连一句朱祁钰的不是都未曾吐露。
即便是燕云十八骑的兄弟们对他的士兵做出了一些超出权限的事情,他也置之不理。
这些都是朱祁钰故意安排的,以石亨的性情,他本不该沉默。
更不可能任由燕云十八骑继续扩张势力,但出乎意料的是,石亨竟然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
就在朱祁钰感到困惑和烦恼之时,云一归来了。
他带回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朱祁镇在瓦剌人内部失踪了。
朱祁钰顿时感到头皮发麻,似乎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阴谋气息。
于是他立刻召来于谦,第一时间将所有兵权交给他,自己则带领一万精兵班师回京。
一万士兵保护一位皇帝绰绰有余,尤其是在自己的领土上。
来时他与士兵们步行而来,但归去时他可不想再受那份罪了。
每次皇帝御驾亲征都会有专属的仪仗队,这些仪仗在来时并未派上用场。
但归去时必须摆出来炫耀一番,毕竟打了胜仗,还是在他的指挥下取得的胜利。
怎能不好好炫耀一番呢?即便他不想炫耀,随行的大臣们也不愿让他就这样平淡地走着。
这是一个扬眉吐气的绝佳机会,打了胜仗就必须摆出仪仗来。
所以归去时朱祁钰是坐在龙辇上由马匹拉着前行的。
大头兵们也无任何怨言都喜气洋洋地跟随朱祁钰回家。
这一次他们都参与了这场青春的战斗,回去后可以好好吹嘘一番了。
胜利的喜悦一直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从未停歇过。
朱祁钰也乐于看到他们的开心情绪,一路上走走停停并不催促,偶尔兴致高涨时还要带人出去狩猎一番。
而这一路走得也异常平静,并未有人不识时务地出来阻拦。
事实上在大明境内还算是安稳的,这些年的动荡不安都是因为朱祁镇治理无方的缘故。
而每到一处地方、每到一个城市百姓们看到他们都喜笑颜开。
甚至有些乡村还特意出来拜访朱祁钰,如今大明各地都在传颂着朱祁钰如何智取瓦剌的故事。
他大破瓦剌十万大军的事迹在百姓中几乎耳熟能详,就连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都能背出一两句来。
同时,他也鼓励民众,只要有任何冤情,都可以向锦衣卫申诉。
这样的举措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爱戴。每当他的龙撵出现,有冤的民众都会纷纷涌向龙撵,寻求他的援助。
朱祁钰也大方地为民众平反冤情,这使得他的声望再度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