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给你说,咱精心给咱皇孙挑了三个贤臣!”
朱元璋说起他给朱允文挑选的三个人才,他不无得意。
那三个人才,可都是他优中选优,从大明数不尽的人才中挑出来的。
这三个人才他故意压着没用,专留给朱允文使的。
这事别说朱棣,就是很多近臣都不知道。
“是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对吧。”朱棣悠悠地说道。
朱元璋嘴角得意的笑容卡住了。
“方孝孺是方克勤的儿子,当年空印案您老人家刀一横,给人方克勤咔嚓砍了。”
朱棣缓缓将朱元璋留下的第一人才方孝孺老底说出。
不光是方孝孺,
“齐泰,早年是兵部左侍郎,您看上他是因为他能报上大明边界将领姓名,还知晓各地形势。“
“黄子澄,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探花,朱允文当年的侍读。”
朱元璋愣在原地,
朱棣竟对自己留给朱允文的三个人才,这么了解。
连其家世、曾任乃至为何被朱元璋选中,都无一遗漏。
这,这简直就像是有一只眼睛,从暗处中盯着他们一样。
就像是……就像是他当年搞出的锦衣卫一般。
朱元璋的瞳孔猛然收缩,
“老四!你在京城安插探子?!”
“允文身边有你的密探?!”
朱元璋不愧是搞密探玩情报的高手,
能搞出锦衣卫的他,一下就猜到朱允文身边有朱棣的密探。
朱棣无奈耸肩。
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三人的底细,是他从前世记忆中得知的。
但他确实在南京有内应密探,
毕竟从现代社会来的朱棣深知,情报是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环。
情报战打得好,上战场前就已经赢了一半了。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行!老四!你小子行!”
朱元璋咬牙切齿,带着火气盯着朱棣:
“咱光当你是个武将粗人,原来是小看了你了。”
“爹,我都是跟你学的啊。”
朱棣缓缓说道:
“大哥仁德、二哥残暴、三哥愚蠢、老五怯懦、老六明哲保身…….”
“在您这些儿子里,只有我学到了您的精髓啊。”
朱元璋被朱棣的话,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一身火气熊熊燃烧。
可他真说不出反驳朱棣的话来。
朱棣对他几个兄弟的看法,和朱元璋一模一样。
而朱棣……
他以前没察觉,但以魂灵之身被朱棣召来后,
才发觉,自家老四确实和自己一个性子。
自己生前只当老四是哥好将领好儿子。
现在看来,他还是个造反的好苗子!
朱元璋看朱棣的眼神,不禁变得奇怪了一些。
若自己造反晚一些日子,朱棣又早出生一些日子。
反元的时候,指不定还能上阵父子兵。
可惜,现在的朱棣是朝廷妥妥的不稳定因素。
朱元璋心里不禁沉了沉,
他现在魂灵之身,啥都干不了,
只能靠着一张嘴再努力努力,
把老四说服了,别让他被那妖僧蛊惑。
别让允文和老四叔侄相残。
“那咱问你!咱挑出的三个人才怎样?”
朱元璋气呼呼地质问道:
“咱可是吸取了教训!绝不再找李善长、刘伯温那种骄纵文臣。”
“他们三个对咱皇孙绝对忠诚,也不会欺上瞒下!”
朱棣听到朱元璋的话,不禁恍然大悟。
他说朱元璋怎么挑出来那三个贵物的!
感情是怕骄横之臣朱允文压不住,所以反着李善长、刘伯温几人找的。
对,刘伯温李善长他们几个开国文臣,
是揣摩上意,是恃才而骄,是欺上瞒下。
但他们是真的有能力啊!
您老人家反着他们找,找到的不就是三个一根筋的酸腐儒生吗?
“对,老爹。”
“他仨是挺忠诚的,也不会欺上瞒下。”
“但臣子对君主就像是三尺剑一般!”
“越锋利的剑越难驾驭,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自己,甚至反被剑掌控。”
曹操、霍光以及日后的张居正都是这样的臣子。
他们出鞘便光芒万丈,君主反被其锋所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