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院深处的铁门推开,是一片校场。
说是校场,但这里既无兵士走马,亦无长弓草靶。
与其说是校场,不如说是一片荒地。
唯一吸引人的就是,荒地中央的一个大坑。
那大坑深邃,土层下的岩层都被炸裂了,四周的泥土也被烧成黑灰。
漂浮在半空中的朱元璋,不禁瞪大了眼睛。
这大坑到底是什么炸出来的?
难不成,真是白日落雷?!
连老天爷都看不过自家老四造反了?
“殿下!!燕王殿下!!”
一个被炸到土头灰脸的汉子,快步从大坑旁跑过来。
这汉子一脸的黑灰,原本的样貌都被遮盖了。
若不是
“老陶!你先擦把脸!”
看着一脸黑灰的汉子,朱棣一笑道。
他身边的姚广孝拿出一叠绸布递给黑脸汉子,
汉子赶忙擦了擦脸,露出被黑灰遮盖的真容。
这汉子六七十岁年纪,满头皆是银白发丝,
但身子骨却一眼可知的健壮,甚至在松弛老化的皮肤下,还能隐隐看到肌肉。
朱元璋越看越觉得老者眼熟,似与老者是旧相识。
越是看,这老者的面孔越是和记忆中的一人重合。
“陶成道?陶万户?”
朱元璋一拍脑袋,终于想起眼前老者是谁:
“老四,你咋把他弄到北平来了?”
朱棣露出淡淡的笑容。
陶成道,在洪武年间是个岌岌无名之辈。
陶成道,在六百年后的未来,这个名字也几乎被遗忘。
当年他为还是吴王的朱元璋,献上了制造火器的方法,立下了一份功劳。
因而,朱元璋将他册封为“万户”。
这个官职不算小,也不算大,在朱元璋废除“万户”一官前,大明有成千上百的万户。
但此后百年千年,当人类踏步于繁星之间,所赞颂的那个万户,只是他一人。
陶成道,就是那个拿着风筝,绑上火箭,试图飞天的万户。
这个时代的人认识不到陶成道的才能,但朱棣能认识到,
陶成道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武器专家兼化学专家。
他花了不少时间,才从苍溪找到了陶成道,邀请他来了北平。
“老陶,搞出来了?”
朱棣看着那被炸出来的深坑,明知故问道。
“搞出来了,燕王殿下!”
陶成道兴奋至极,他挥舞着手臂给朱棣比划:
“我将四分半绿矾油与六分半镪水混合,用来浸泡肥皂。”
“当然,我记得殿下的告诫,用量都很小,成品仅有几滴。”
说着,陶成道侧过身子去,指向一旁的大坑,
“您看,花了这么久,终于造出来了!”
“这威力,即便是脑袋大的火炮炮弹,也达不到。”
听到陶成道的话,朱元璋瞪大了眼睛,
“这,几滴就有这威力?!老四你到底造了啥?!”
“不对,你定是哄咱的!”
听着朱元璋震撼的语气,朱棣不禁摇了摇头。
自家老爹老是觉得,世间万物可以不变不易,
认为自己立下的祖训,创造的规章制度,是一套万世不变的完美制度。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万世不易的制度。
他废除丞相,限制大臣权力,但后世却诞生出张居正这堪称摄政的大臣。
他给子孙准备好了俸禄爵位,但正是这份俸禄爵位拖垮了大明。
他规定宦官不得干政,但王振、八虎、魏忠贤....个个都是重量级的阉邪。
他也觉得,耿炳文守着的城不可能被攻破。
但朱棣现在就要告诉他,城墙的时代即将结束了。
“道衍大师,让朱能牵三匹快马来!”
“陶万户,府里人多眼杂,你带上肥皂、绿矾油和镪水。”
“咱们骑马去大漠上,再细细测试。”
“是!殿下!”
姚广孝和陶成道得令,一人前去牵马,一人则去收拾各种材料。
不多时,姚广孝便牵着三匹快马,在燕王府门口与朱棣会和。
一旁的陶成道,则背着大包小包,一看就不轻。
三人翻身上马后,陶成道的马随之发出一声哀鸣。
但陶成道扛起来,却脸不红气不喘。
一点看不出已经六十多岁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