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闻言咳了一下,放下了手里那五斤重的石锤,走过去拿起茶壶,倒了一碗水递给朱武斯:
“您消消火。”
朱武斯闻言端过水杯喝了一口,接着道:
“咱最近想了个法子可以搞钱,不知太子爷想不想听一听?”
朱武斯的一番话立刻引起了朱标的注意:
“朱公,您有什么赚钱的法子?”
“嗯哼~~~”
朱武斯装作沉思的样子,半晌才缓缓的说道:
“太子爷,有没有用过驿站?”
朱标:“用过,前些年出去关中的时候还在驿站中休息过。”
朱武斯:“太子爷,咱这几天想了想,你想啊,大明有多少驿站啊?”
朱标想了想,一边想着一边从旁边的黄花梨衣架上拿下一张毛巾,擦着自己的上身腹肌,缓缓说到:
“应当是一千五百多所,小驿站处乡镇地的,
有十几人到几十人,大驿站处县城地的,有上百人不止。”
“驿站通常负责传递公文和接待各地往来官员,
除此以外还会负责朝廷特殊用度调动,乃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朱武斯点了点头,看着朱标:
“大明驿站每一处都设有驿丞,加上吏员、帮工,
还有驴马粮草物资等等,每年就算是一个小驿站都得花费至少数十两银子。”
“总体算下来,每年大明至少要在驿站一处花费数十万两白银。”
“陛下下旨除军国大事外不得用驿站,各地驿站只能为官府所用,但陛下却忽略了其中一点。”
朱标听了有些好奇:“父皇忽略了什么?”
朱武斯:
“忽略了各地区域的差异,你想一下,北方战事较多,
南方战事较少,但南方的驿站并不比北方少多少。”
“平时有事的时候,大多是北方的在用,南方的驿站多闲暇者,
朝廷都给他们开支,这就导致了南方驿站开支多余。”
“眼下南方商贸繁荣,老臣就觉得可以将南方驿站开放给百姓使用、
为百姓之间互相传递信件、提供住宿、传递货物等。”
“如此不仅可以使我大明天下百姓生活方便,还可促进商业繁荣,
让更多的人受惠于朝廷,岂不美哉!”
朱标闻言心里暗叹了口气,眼前这位大爷当真不愧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
不仅武功了得,出谋划策也是一把手。
朱标想了想,开口道:
“如此是好,但此事牵扯过多,甚至有动摇父皇的律法问题,需要先与父皇详细说明……”
“这有何难,现在就去向皇上禀报吧。”朱武斯打断了朱标的话语,站起来活动了一下。
朱标想了想,点了点头,跟着朱武斯朝着乾清宫走去。
乾清宫。
乾清宫里,此时朱元璋正在和户部的几名官员商量,想着如何解决朝廷开支问题。
“山东之地又发地震,都说说吧,都给咱想个法子。”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看着两旁的户部官员,开口询问着众人。
户部一名姓卢的官员想了想,站了出来:“回皇上,微臣以为,可以增加赋税。”
“增加赋税?怎么增加?”
朱元璋看着下首的那名官员,开口询问着。
那人笑了笑:
“皇上,现在山东之地灾害频发,而且有不少人逃亡。”
“臣以为可以先减免山东之地的赋税,然后再增加河南、山西等地的赋税,
调集钱粮支援山东,先解决山东之地的问题。”
朱元璋哼了一下:“那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又如何负担得起这。”
户部那名官员笑了笑:
“启奏皇上,微臣倒是认为不难。”
“微臣觉得都是我大明的百姓,他们自然能够理解,只需再苦一苦他们就行了。”
砰!
此言一出,朱元璋气的直接一拍桌子,声音之大,吓得旁边那几名官员纷纷低下了脑袋。
片刻,朱元璋才压制住怒火对户部那名官员问道:
“咱问你,怎么苦?”
那名官员连忙躬身回答道:
“陛下,山东之地的赋税也可以先不减免太多,
可以在江南之地再增加一笔复数赋税,让几个省负担一个省的税收一年。”
“等到山东之地缓过来,再减轻各地的赋税一年,只是增加农税就好了,不需要再增加商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