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这两孩子怎么这么眼熟呢 (1/2)

河边。

太阳温和,但还是撑了一个简单的遮阳所。

朱标坐在遮阳下,优哉游哉的把着鱼竿,盯着河边,静等鱼儿上钩。

王平安在不远处,正在跟人说话。

很快,他顿了顿手,朝朱标捻手捻脚走了过去。

“太子爷。”

他小声呼唤,害怕声音大一点,就把河里的鱼儿给吓走了。

“嗯。”朱标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

“宫里传来消息,大朝议结束,宋学士在殿中恸哭,百官……。”

他简明扼要的说了经过。

如果太子爷要听详细过程的话,那边等着的人回过来禀报。

听完后。

朱标没有说话,瞧见浮标在动,立马站起身来,盘算着时间,鱼儿彻底咬钩后,小心翼翼的开始拉扯鱼线。

“哟。”

动静很大,河面溅起不小的水花。

“太子爷,是条大鱼。”

“大鱼上钩了。”

王平安激动的说道。

朱标缓缓往后退,把鱼儿拉扯过来。

王平安上前,也不顾打湿双腿,跳进河边,伸手就把鱼给捧了起来。、

“太子爷,大鱼。”

“少说也有十几斤重。”

王平安双手捧着不断扑腾的草鱼,兴奋的大喊大叫。

“哈哈!”

朱标朗声大笑,喊道:“抱上来。”

他还以为今天可能会空军呢,没想到,来到大明第一次钓鱼,就上了这么大的货。

不错不错。

“爷。”

“这估计有二十斤了吧,奴婢差点都把不住,让它给折腾脱手了。”

王平安奉上马屁,“这等大鱼,也就只有爷能钓到……。”

朱标笑容满面,让他把鱼放好,继续坐下来,甩出钩子。

“老头子是什么反应?”

朱标这才问道。

“陛下有些疑惑,也不知道今天会有这么一出吧。”王平安道。

大朝议的一出。

自然是出自朱标之手。

他是不想参与朝中的事情,但不妨碍,他递话或者是搞点事情。

只要不是让他参与到繁琐复杂的国事中,搞点动作,发点声,还是有必要的。

这是刷存在感。

也是朱标想要检验一下,作为皇太子在文武百官,勋贵武将心目中的份量与威严。

事实得到检验。

不愧是史上最稳皇太子。

跟老朱共用一套文武班子,他这个皇太子说话,是没有人敢忽视,敢不遵奉的。

村外。

一辆马车,十几个护卫的护送下抵达。

“就是这地方?”

马车帘子掀开,露出一身粗布麻衣的老朱。

他这打扮,要不是当了皇帝养尊处优,皮肤稍稍白了不少,看起来细皮嫩肉的。

不然,真跟一个普通乡村老农,别无二致。

“上位,就是这个村庄。”

“靠山临江,距离金陵城也不算太远。”

二虎说道:“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所以太子爷才选在这儿。”

“哼。”

老朱冷哼一声,道:“这逆子倒是懂得挑地方。”

不远不近,有山有水的。

不就是想离开宫里,又能随时关注宫里的动静嘛。

这狗东西,暗地里还给他搞小动作。

整的他有点彷徨,还以为文武大臣勾结起来,给他演了一出不明所以的戏呢。

“挑两个跟咱进去。”

“其他人找地方待着。”

老朱作为皇帝出行,不会这么简单的。

后面还跟着一支禁军呢,不远不近的吊着。

毕竟,虽然大明建立十三年,但当年的陈友谅,张士诚,元廷等余孽,还在暗地里苟延残喘。

不小心都不成。

他身边伴随的是仪鸾司的侍卫。

老朱背着双手,在村里溜达,见到村里的老人,上去聊了两句,熟络后一屁股就坐在石台上,跟人热情的聊着。

“村里来了一位城里的贵人,前簇后拥的,很有排场。”老人感叹道。

“为人怎么样啊?”

老朱问道。

“挺平易近人的。”

“第一天来,就跟村里的大家伙,发了两斤白面。”

老人道:“一年到头,我们也不见得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3:这两孩子怎么这么眼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