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暗流涌动 (1/2)

朱瞻基在冯云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进了朝堂。

他的手臂上缠着染血的绷带,脸色苍白,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坚定。

群臣见状,纷纷让开道路,目光中充满了惊讶和好奇。

朱高炽见儿子如此模样,心中一紧,但面上仍保持着帝王的威严。

他沉声问道:“瞻基,邓平所言是否属实?你为何不将遇刺之事上报?”

朱瞻基微微躬身,声音虽因疼痛而略显沙哑,但依旧清晰:

“父皇,儿臣确实在宫外遭遇了刺客,但当时情况紧急,儿臣不得不采取行动。”

“至于刺客逃逸,实非儿臣所愿,但儿臣已将其中一名刺客生擒,以供审问。”

朱高炽眉头紧锁,他深知朱瞻基的性子,虽然行事有时过于鲁莽,但绝非无谋之人。

他转向邓平,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邓平,你身为户部侍郎,本应处理好国库之事,却在此时弹劾世子,你可有确凿证据?”

邓平闻言,脸色微变,他本以为朱瞻基会因私自行事而受到责备,却没想到皇上会如此询问。

他支支吾吾地回答:“臣……臣只是听闻此事,确凿证据尚在调查之中。”

朱高炽冷哼一声,不再理会邓平,转而对朱瞻基说道:“瞻基,你虽有功,但亦有过。朕命你将刺客带至朝堂,当众审问,以正视听。”

朱瞻基领命,转身示意冯云将刺客带上来。不多时,冯云押着一名被捆绑的刺客出现在朝堂之上。刺客面无惧色,目光中透着一股狠厉。

朱高炽审视着刺客,沉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要刺杀世子?”

刺客冷笑一声,昂首挺胸道:“我乃汉王麾下,奉命行事。世子殿下锋芒太盛,威胁到汉王的地位,故而除之。”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哗然。朱高炽脸色愈发阴沉,他没想到此事竟牵扯到汉王。

他转向朱瞻基,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瞻基,你可知此事的严重性?”

朱瞻基点头道:“儿臣明白。但儿臣所做,皆是为了维护皇权,绝无半点私心。若父皇信任,儿臣愿继续追查此事,揪出幕后主使。”

朱高炽沉默片刻,最终缓缓点头:“好,朕便给你这个机会。但你须小心行事,切不可再鲁莽行事。”

朱瞻基躬身应诺,心中却明白,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他必须更加谨慎,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势力,以防不测。

朝堂上的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朱瞻基知道,自己与汉王、赵王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朱瞻基的承诺在朝堂上回荡,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权力的较量,更是对智慧和胆识的考验。

他必须在暗流涌动的宫廷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同时还要保护那些忠于自己的臣子。

冯云站在朱瞻基的身后,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

作为朱瞻基的贴身护卫,他深知每一次的行动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但他也明白,朱瞻基的志向远大,绝不会因为些许困难而退缩。

朝堂上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朱高炽的目光扫过群臣,他的声音再次响起:“朕今日在此,要明确一点,无论朝中发生何事,朕的皇位不容挑战。瞻基,你虽有功,但亦有过,朕希望你能够吸取教训,今后行事更加谨慎。”

朱瞻基再次躬身:“儿臣谨遵父皇教诲。”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坚定无比。

朱高炽点了点头,示意退朝。群臣纷纷散去,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明白,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背后隐藏的暗流却更加汹涌。

朱瞻基回到自己的府邸,立刻召见了心腹谋士。

他需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以应对汉王和赵王可能的反击。

府邸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的脸庞。

“我们必须先发制人,不能让对方有可乘之机。”朱瞻基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显得格外清晰。

谋士们纷纷点头,他们知道,朱瞻基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未来的成败。

他们开始讨论各种可能的策略,从政治到军事,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殿下,依臣之见,我们应先从宫中入手,稳固内廷,以防止汉王和赵王的势力渗透。”

一位年长的谋士建议道。

朱瞻基沉思片刻,点头同意:“不错,内廷稳固,方能确保我等行动无后顾之忧。”

夜深了,书房中的讨论仍在继续。

朱瞻基知道,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果断,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保护自己,保护大明的江山。

朝堂上的斗争,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