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君臣联姻,秦晋之好 (1/2)

面对老爹的询问,朱标不敢怠慢。

思索片刻,便给出了答复。

“儿臣以为,五弟虽然年幼顽劣,但他的话未必不可信。”

“毕竟,火炮和船我们都见过,若借他的手进行改良,对大明是有好处的。”

“至少,值得一试!”

听罢,朱元璋沉默不语。

作为父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他的夙愿。

而且,与朱标不同,老五自小展现出的性格与他很像。

胆大心细,敢想敢做!

引用唐太宗对三子李恪的评价就是:英果类我。

朱元璋小时候,给村里的地主刘德家放牛。

一言不合,就敢把牛赶到山崖下摔死,将肉分给同村的伙伴吃。

而盐铁的重要性,不是一头牛能比的。

朱元璋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同意。

一是想磨炼朱橚的做事能力。

小来小去没意思,要干就干大事!

二是那小子很有想法,给他勾勒出一副宏伟的蓝图。

不试试怎么知道,万一成了呢?

第三,虽然放开了权限,但决定权还在他手上。

盐铁两项,朱橚无论要用多少,都得经过许可。

至此,朱元璋忽然提起了另一件事。

“标儿,咱想选出一位皇子,与徐达家的大闺女成亲。”

“你觉得,老五如何?”

闻言,朱标顿时一愣。

这事倒不算新鲜。

历朝历代,都有皇家与朝中忠臣联姻的例子,以此来巩固关系。

而徐达何许人也?

英勇果敢,能征善战,为大明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更是位极人臣。

被封为右丞相,领魏国公,掌握朝廷重兵。

再往上,就要封王了。

但给异姓封王,即使亲如兄弟,朱元璋也不会答应。

与徐家联姻,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即是怀柔拉拢,巩固双方关系,也是格外的荣宠。

可是,老五真能行吗?

朱标这个弟弟可太了解了。

平时竟干些上房揭瓦,胡作非为的事。

每次闯出祸来,都是做大哥的负责善后。

京城内外,什么纨绔子弟,朱家高衙内的恶名早就人尽皆知。

就那个做派,别说徐达,恐怕是个好人家都不愿把女儿嫁给他。

作为兄长,朱标都担心五弟打一辈子光棍。

看着朱元璋,他还是把心里想的说了出来。

“爹,您这个想法可以。”

“用联姻对臣子施以恩宠,显得咱朱家近人情。”

“只是,要把女儿嫁给五弟,只怕徐叔叔不会答应......”

“徐家妹子那边,也不情愿。”

闻言,朱元璋眉头一紧。

今天,他对朱橚有些另眼相看,才临时起意,想给儿子选一门好婚事。

但光顾着高兴了,成亲是两家的事,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

况且,自家老五天性顽劣,很不着调。

真要开了口,就怕徐家嫌弃啊!

到时候,丢的可是他朱元璋的脸。

接着,他又想起一个人。

“那老四怎么样?”

朱家四子,燕王朱棣,从小就展现出勇武好强的一面,朱元璋对他颇为满意。

对此,朱标也思考了很久。

“爹,既然是联姻,那就要两家都满意才好。”

“如此,何不让徐叔叔选一选?”

“一来,彰显我们的诚意,不至于搞得强人所难。”

“二来,徐叔叔自己选的女婿,以后无论怎么样,他都不会过于埋怨您。”

霎时,朱元璋眼前一亮。

“好主意!”

“就这么办了!”

同时,对朱标的欣赏更上一层。

几个儿子里,没有当爹的不喜欢谁,待遇一视同仁。

但朱元璋真正满意的,还是身旁的长子。

*

*

翌日,五更天。

文武百官齐聚朝堂,朱元璋依旧稳坐龙椅。

待群臣三呼万岁之后,他不紧不慢的开了口。

“诸位卿家,今日早朝有何要事呈奏啊?”

官员们捧着笏板,个个两眼望天,闭口不语。

虽说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十三章 君臣联姻,秦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