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老五,竟故意藏拙? (1/2)

奉天殿上,朱标姗姗而来。

跪下之后,高声呐喊。

“儿臣有罪,请父皇责罚!”

此一举动,令文武百官不知所措,满头雾水。

同时,心中升起了大大的疑问。

龙椅上,朱元璋也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大儿子,今天究竟是怎么了?

难道他不晓得,自己正为杀不杀大虎,而左右为难吗?

跑到大殿上捣什么乱?

堂堂大明皇太子,竟变得和老五那小子一样不懂事!

但众目睽睽之下,朱元璋也无法回避。

不得不问了一句。

“太子,你所犯何罪?”

朱标带着急促的喘息,擦了擦脸上的汗珠。

“父皇,大虎在护送小明王途中,船只因风浪坠入湖底,但大虎本人侥幸不死,被过往渔民救上了岸。”

“儿臣得知后,以命人将大虎缉拿,目前正押解回京。”

“此事,是儿臣擅作主张,请父皇责罚!”

朱标的声音虽不十分洪亮,但大殿上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李善长、胡惟庸听完,脸色均是一变。

看似太子是给自己请罪。

实则,要告诉朱元璋,小明王是意外身亡,而大虎也是因意外被救。

无形之中,为大虎减轻了罪责。

而他们,想借此事打压淮西勋贵的企图,恐怕也要泡汤。

与之相反的是,徐达、常遇春的眼前一亮。

太子的出现,的确令他们感到意外,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保大虎一命。

犹如一颗棋子落下,将原本的死局盘活。

此刻,朱元璋的心思同样活络起来。

脸上已露出了对朱标的赞许之色。

只要能证明,大虎是因意外被救,并非护卫不力,这事就好解决了。

只要押回应天,决定权还不是在他手上?

随便定个罪名,打个二十大板,罚点俸禄就完事了。

如此处置,也不会落得被淮西勋贵埋怨。

想到这儿,朱元璋站了起来,声音抬高了八度。

“太子,这事错不在你!”

“既然如此,就等将大虎押解回京,再行发落!”

“退朝!”

事已至此,李善长看了眼跪在地上的胡惟庸。

已知计划全盘落空,只能就此作罢。

本想借着机会,把问题搞大,压一压淮西勋贵。

谁曾想,竟被轻易化解。

而徐达等人,则是在临走前,纷纷对朱标抱拳致意。

感激之情,流露于表。

今天,若非太子出面,他们只能干吃哑巴亏,有气也没处撒。

散朝之后,朱家父子回到了养心殿。

朱元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脸上很是欣慰。

“标儿,这事你做得好!”

“不仅替为父解决了难题,而且徐达等人都会感激于你。”

“有了这层铺垫,等朕百年之后,你便能更好的掌握大明江山。”

往常,朱元璋很少夸奖儿子,一直是严厉的面孔。

而这次,朱标觉得受之有愧,只能摇头苦笑。

“父皇,其实在此之前,儿臣也在为如何解救大虎而烦扰。”

“今天在朝堂上,儿名为主动请罪,实则为大虎开脱。”

“也是多亏了五弟点拨我,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前两句,朱元璋还有些不以为然。

“儿啊,你的那点心思,真当为父看不出来?”

直到听完,朱元璋整个人都恍惚了一下。

“什么......”

“你的意思是,解救大虎的法子,是老五告诉你的?”

“那个小崽子,毛还没长齐呢,能想出这么妙的主意?”

这的确有些出人意料。

在他看来,自家的老五还处在撒尿和泥的年纪。

平时作天作地,惹是生非,简直就是个愣头青。

而且,朱元璋了解自己的大儿子,心性宽厚仁慈,对弟弟妹妹百般关爱。

此举,没准是故意为老五求情呢。

故意把那小子说得聪明一些,以此换取他的谅解。

其实,朱标本人也想不通。

自己看着长大的五弟,竟如此聪慧明智。

回想昨天在吴王府,朱橚那副少年老成,侃侃而谈的模样。

从举止到神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七章 老五,竟故意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