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9,刘基:孙子,你不会怪爷爷吧?(求鲜花,求评价票) (1/2)

金陵横海卫水师驻地

横海卫本是大明巢湖水师主力,自大明平定江南之后。

巢湖水师便承担起了整个东南沿海的备倭防务。

横海卫更是在此时达到巅峰,足足有大小战舰近千艘,共分三班,昼夜不舍,巡曳外洋。

仅仅是一个横海卫,就已然前突至琉球一带,在琉球附近甚至都有三个岛礁作为驻地。

而在横海卫的应天卫所衙门的不远处。

就有一处茶棚。

茶棚是祖孙二人所开,至今已有四年时间。

因为茶品极佳,物美价廉而且这老板还有几道独门酱菜,水师的官兵也爱来此处光顾。

这日刚刚送走了最后一名客人。

在后厨的老者心中突然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廌(zhi四声)儿,我最近这心中总是惴惴不安啊。”

“爷爷,您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要不然,咱们回青田老家吧?”

年过七旬的刘基却摇了摇头道

“大隐隐于市,朝廷必然料不到我祖孙二人就在这应天府,若是回了青田老家,与自投罗网又有何异?”

“廌儿,你记住,我百年之后,我便葬在此处,此地日后便为我刘氏祖坟。”

“孙儿知道了,可是,爷爷咱们到底是为什么背井离乡,来此地养老啊?”

刘伯温面带笑意,幽幽的说道

“我早已推定,大明不过三百载气数,三百载之后,我刘氏后人恐有大难,我葬在金陵,就是为了到时候,救后人一把。”

就凭朱元璋那股劲,要是知道刘伯温想要在金陵养老。

怕是恨不得要在刘伯温家里装监控了。

不被朱元璋砍了,也得被活活吓死。

说罢,刘基手中轻轻滑落出九枚铜钱,铜钱正反不一。

“廌儿,你也懂些命数,可能看出大明气数只有三百……”

刘基话刚说到一半,声音却戛然而止。

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前的卦象。

“不是只有三百载气数吗?!怎么变化这么大?”

大明的气运已经不能说是简单变化了!

这压根就是另一个朝代了!

刘伯温瘫坐在条凳上双目无神,良久之后,才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廌儿,你不会怪爷爷吧?”

“爷爷这是说哪里话?廌儿怎么会怪爷爷呢?出了什么事?”

“你先原谅爷爷。”

“爷爷您这是说哪里话,孙儿怎么会怪您呢。”

“这七年咱们可能白躲了。”

刘廌:???!!!

……

……

想到朱元璋要给自己找老师。

朱雄英的脑壳就不由得隐隐作痛。

刚一回到坤宁宫,朱雄英便发现,宫中的宫灯都撤去了不少。

“奶奶,宫里好暗啊……”

马皇后闻言一笑,而后找来了一根灯笼递给了朱雄英笑道

“英儿乖,现在朝廷缺钱,宫里上上下下都在缩减开支。”

片刻之后,当朱雄英看到晚饭的时候彻底斯巴达了。

“奶奶,就一个菜?”

“嗯,做多了也吃不完,就咱们祖孙二人能吃多少?”

朱雄英彻底懵了。

老朱拿了自己的红薯,还让砍自己的饭?

这还有公平吗?还有法治吗?!

朱雄英悠悠的叹了口气,吃着面前的唯一的一道菜不解的问道

“奶奶,咱们得这样多长时间啊?”

“傻孩子,没多长时间,今年要是顺利的话,等秋收的粮食递解到京城,就差不多了。”

朱雄英险些吐血。

这才五月份!

等秋粮递解进京?

那自己岂不是至少还得等四个月?

老朱头,算你狠!

待朱雄英睡觉之后。

马皇后看着熟睡的朱雄英不由得叹息道

“孩子,我们是帝王家,总要做天下表率的,希望你找出来的那个东西,能让天下再也不需要这样的表率……”

只是马皇后在不知道的是,朱雄英已然下定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决心。

次日清晨时分。

朱雄英看着清汤寡水的早饭,一碟咸菜,一碗稀粥,唯一的油水就是两根油条。

本来这个时代就缺几味后世的重要调味品。

现在一缩减开支,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