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2,平戎之策!(求鲜花,求评价票) (1/2)

“草原地广人稀,百姓尚未开化,所有用度,尽数仰赖我大明,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

“我们可以用草原依赖我大明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嘛。”

朱元璋虽然意外,但却不震惊。

现在朱雄英说的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用马市交易作为筹码,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这恐怕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见效。”

朱雄英却摇了摇头道

“我们总不能只有这一个方略吧。”

“还可以厚此薄彼,我大明躲在长城之内负责平衡就是了。”

虽然朱元璋知道,朱雄英不同于其他的孩子。

因为朱雄英太聪明了。

但是再聪明在朱元璋的眼里,朱雄英仍旧是个孩子,想的实在是太完美了。

“蒙古人也不是傻子,不会让你在那忽悠的,只要有一家稍有壮大,他们想的便是联合起来,再次入主中原。”

“那我们可以再加码啊!”

“还要加码?”

朱雄英坚定的点了点头道

“我大明百姓者众,可以选择一些戴罪之身的囚犯,或者是一些失地的百姓,让他们去草原上放牧。”

“让我大明的百姓去草原上放牧?”

“对!只不过要给他们更高的荣誉,同时让他们的家人在内地安居乐业,把草原变成一条像科举一样的上升阶梯。”

“他们可以因功封爵或是封官,无论如何,他们可以在草原上施展才华。”

“让天下人,都拿出读圣人书的那股劲儿来去草原上折腾。”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些书生平时是如何读书,科举之时又是何等用功。

朱元璋可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样其实就是将战场彻底摆进了草原,日后怕不是蒙元袭扰大明,而是大明袭扰蒙元了。

虽然这个体制仍旧是一个雏形。

但是稍加改进,绝对是一条可行进的道路。

看着在自己身旁侃侃而谈的朱雄英。

朱元璋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一抹微笑。

虽然想法稚嫩了一些,但是若假以时日,此子必成大器。

原本朱元璋还担心朱雄英会在西苑大考上出丑。

但是现在。

朱元璋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好,英儿,说的不错,说到咱心坎里去了,明日的西苑大考,咱算是放心了。”

等会,什么西苑大考?

我都是太孙了,怎么还要考试?!

朱雄英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此时的朱元璋却已然翻身上马,朝着皇宫走去了。

……

……

次日西苑

今天的西苑显得分外热闹。

这是考校皇子皇孙们学业的大事,一大清早国子监、左春坊、詹事府、翰林院的所有官员,全都赶到了此处准备。

而平日里那些骄纵的藩王们,今天也一个个宛若霜打的茄子一般。

“怎么办,我之前的功课都没记住,父皇不会打我吧。”

“十三弟,你忘了,上次父皇去左春坊闲逛,正好碰见十七弟玩金鱼,愣是没上朝拿腰带抽十七弟抽了一上午。”

年仅七岁的桂王朱植眼眶霎时间就红了。

“十四哥,你别吓我,我,我胆小!”

“别哭!咱们现在赶紧看,多看一点是一点!”

“好!”

朱植跟朱檀一对难兄难弟当即便拿起书来苦读了起来。

此时吕本姗姗来迟。

黄子澄仍在朱允炆的身边叮嘱着什么。

太子妃吕氏也不由得心疼道

“为难这孩子了,足足背了三天三夜了,人都瘦了一圈了。”

吕本在一旁欣慰的点了点头。

“好,就是要这样啊!殿下这一次绝对能够让陛下刮目相看。”

吕氏摸着朱允炆的小脑袋说道

“允炆,听见外公夸你了吗?你好好背,皇爷爷一定会奖励你的。”

朱允炆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坚定的神色。

“娘放心,允炆一定让皇爷爷高兴!”

此时吕本忧心忡忡的将吕氏拉到了一旁,小声的问道

“闺女,允炆这一次学的怎么样,你可知道,这一次咱吕家花了多少银子啊!”

“爹,您放心吧,题目几天之前黄师傅就连同答案一并送来了,允炆这一次大考,必然是第一名!”

听到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