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册子,只见册子上赫然写着《治文官策》。
这是之前系统奖励的一些册子。
朱柏看过之后便随手扔在书房,也便没有怎么在乎。
只不过朱元璋看到这个封面时。
整个人都怔在了原地。
自己苦苦思索了三十年,到底也没摸索出一个平衡文官的办法。
难道老十二这般年纪就有办法解决了?
朱元璋不假思索的便翻开了小册子。
【文官为什么难治?】
【无外乎因为文官多出身豪强,且世代联姻早已浑然一体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故而历代帝王驾驭文官,只能选择加入这一个利益共同体,当帝王违背了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利益时,那这个利益共同体便不会再服从命令】
【固然文臣表明上不会公然违抗圣意,然难免阳奉阴违,辗转曲线维护自身利益。】
看到这里时。
朱元璋不免连连点头。
这算是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
当初朱元璋面对胡惟庸时,便是此等情形,若是符合那些文官的利益。
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但是一旦让他们吐出一点自己嘴里的东西来给天下的百姓时。
他们就会比死了亲爹还要难受。
朱元璋虽然大开刑狱,但是杀到最后,竟然已经到了无人应仕的地步。
最终,朱元璋不得不进行了部分的让步,才能换取了大明朝廷的正常运转。
但是即便胡惟庸一案牵扯了上万人之多,但是仅仅过了数年的时间,朱元璋便明显感觉到,一个崭新的党派便再次从朝堂之上形成。
只不过这一次的朱元璋已然没有了当年的那份雄心。
朱元璋继续看下去。
【对付一个利益共同体,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重新打造一个基本盘。】
【让豪门士大夫不再是不可替代之物。】
【所谓使文官士大夫,多出身豪强,横行乡里,以行不法。】
【所仗者,无外乎百姓家无余财,无力致于学。】
【朝廷需大开府学、县学、乡学,使适龄学子,尽数入学,破除豪门之根基。】
【寒门士子无家世渊源,厚受君恩,必愿为君所用。】
【此谓之以寒门制豪门】
以寒门制豪门!
看到这里。
朱元璋的脑海里倏然见出现了朱标的模样。
朱标在世之时。
也曾对朱元璋说过类似的话。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在意,而且朱标说的也没有这本册子上说的这么直击要害。
现如今看到朱柏的这本小册子。
朱元璋的脑海里登时便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个念头。
允炆这孩子有福了!
天底下还有比咱家老十二更适合辅佐允炆的人吗?!
咱当初咋就没看出来老十二还有这个本事啊!
一个是自己孙子,一个是自己儿子。
这天下还有比自家人更能靠得住的人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登时便坐不住了。
看着面前的郭英。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问道。
“允炆这几日在宫中作甚?”
郭英闻言一怔,而后便说道
“禀上位,太孙殿下这几日在宫中批阅奏章,夙兴夜寐。”
朱元璋长叹了口气。
“咱有段时日没见过允炆了吧。”
郭英闻言一怔。
你前几天不是刚从奉天殿的屏风后面见过朱允炆吗?!
还没等郭英回话。
朱元璋便叹了口气道
“咱想允炆了,今夜回去看看允炆吧。”
……
……
当夜。
朱元璋便悄然出现在了紫禁城中。
望着在东宫熬夜批阅奏章的朱允炆,朱元璋就仿佛是看到了当年的朱标一般。
尤其是隔着一段距离的时候,朱元璋有的时候甚至分不清到底是朱允炆还是朱标。
只不过当朱元璋听到朱允炆跟吕氏对话的内容时。
朱元璋的老脸登时便拉了下来。
“都怪黄先生!没事非要拉着孤去什么湘王府!”
“这么多奏章,今天都批阅不完了,昨天的奏章还没批完,明天的奏章又要送进来了。”
“娘,允炆不想批奏章了,批奏章太累了!”
在一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