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1,灾民入京! (1/2)

洪武三十一年,黄河于阳武县决口。

彼时之黄河尚未如后世那般在山东入海,而是走淮河入海,而在淮河之中,则是关系到大明南北大动脉的大运河。

故终明一朝。

为保漕运,皆竭尽全力防止黄河自北面决堤,因为向北决堤只有大运河一条河道,黄河若是夺运河北上,整个运河便等于彻底报废了。

但是若是向南决堤,黄河则是会向东汇入淮河支流,运河只会淤塞一小节,而黄河则是就近由苏北入海。

此番便是如此。

为保运河,淮南各县,主动掘开大堤。

两岸数百万百姓顷刻之间流离失所,所有人几乎毫无选择的南下。

一是江南富庶,二是金陵乃天子脚下。

天子总不会看着他们这些人饿死在京城。

次日清晨时分。

便已然有大批的难民出现在了金陵以北,而后浩浩荡荡的灾民沿着采石浮桥(采石矶一带自北宋起便开始架设起了浮桥)渡过长江蜂拥进京。

一大清早,黄子澄便接到了应天府的急奏。

大量的灾民涌入京师,金陵十三门已然尽数封闭。

黄子澄接到奏报,头也不回的赶往宫中。

等黄子澄一溜小跑气喘吁吁的跑进宫之后,却被宫中的小黄门给拦在了宫门之外。

“黄先生,您不能进去,太孙殿下有旨意,今日辍朝一日。”

黄子澄气急败坏的看着那小黄门斥责道

“数万难民已然入京,太孙殿下焉能视若无睹,你们这是让殿下做昏君啊!”

“现在立刻放本官去东宫,否则本官今日就是敲登闻鼓,也要见到殿下!”

听到黄子澄这么说。

宫中的小黄门也不敢耽搁,当即便带着黄子澄赶往了东宫。

东宫之中。

睡眼惺忪的朱允炆被黄子澄从床榻上推醒。

一看到黄子澄,朱允炆就气不打一处来。

还没等朱允炆发作。

黄子澄便在一旁赶忙说道

“殿下,莫睡了,黄河南岸的百姓,已然抵达京师了,城外现如今已经聚集了数万难民了。”

听到黄子澄的话,朱允炆“噌”的一声便从床榻上弹了起来。

“先生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方才臣进宫之时,已然见到些许的灾民了,现如今京师城门已然关闭,还请殿下速做决断。”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

当即便说道

“马上派人准备放粮,黄先生,你等会换好衣服。”

黄子澄闻言一怔。

朱允炆随口笑道

“允炆是要学皇祖父微服私访,先生随允炆同去如何?”

“殿下心怀天下,此真乃苍生之福,社稷之幸。”

朱允炆在一旁点头道

“三个时辰之后,先生跟允炆带几个史官出城去瞧瞧。”

“另外烦请先生知会户部衙门,三个时辰之后再放粮。”

朱允炆要的就是亲眼看到饥肠辘辘的灾民拿到朝廷放的粥的那一刻。

在灾民之中亮明身份,而后享受百姓的顶礼膜拜。

而这一切,都将被朱允炆带去的史官所记下来。

黄子澄低声允诺,而后便匆匆赶往的户部衙门。

……

……

鸡鸣寺。

一大清早,朱元璋便被庙中嘈杂的声音吵醒。

等到从庙中走出来时。

朱元璋彻底被眼前的这一幕所震惊了。

只见在鸡鸣寺外,已然密密麻麻的围满了灾民。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

还没等朱元璋找个灾民问清。

便看到郭英骑着马匆匆赶到了鸡鸣寺。

上气不接下气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上位,上位。”

“郭四,这到底是咋回事?”

郭英喘着粗气说道

“是,是黄河两岸的难民。”

朱元璋的眉头紧皱起来,赶忙问道

“今天早朝上是咋说的?”

“没,没……”

朱元璋登时便炸了毛。

“没说?!他们是吃干饭的?眼睛都瞎了?!”

郭英在一旁赶忙摇头,朱元璋这才松了口气。

“那他们没啥?”

“今天没上朝。”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旋即手便本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