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崇祯朝大明内忧真正所在,朱由检懵逼了。
“高燨快些,你说说这崇祯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朱元璋对朱由检的表现很是失望,逢大事无定性,稍有风吹草动,便喜怒而形于色。
如此皇帝,不被人拿捏糊弄,那才是咄咄怪事。
但想着这是老朱家的人,听其话语,表现尚且说的过去,自己也就懒得计较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这崇祯到如此地步的真正根由。
朱棣眉头紧皱的看着朱由检,接过朱元璋的话头道:“这娃也不知道哪里学的毛病,说话一股子腐儒味道,连事情的核心都不知道在哪里,让人甚是烦躁。”
按照后世的说法,大明朝的巅峰时期,就系于朱元璋与朱棣一身。
这两人乃是奠基大明风华的核心存在,对于王朝末年的情况,自然多有预料。
既然朱高燨身为帝王聊天群群主,清楚知道后世的事情,那不如问朱高燨。
在两人认知中,虽然与朱高燨接触时间尚短。
但其表现出来的气势、风度、定性,都不是朱由检能与其想比较的。
所以在朱高燨开口后,两人目标很快转移到朱高燨身上,想要朱高燨具体讲讲。
而此时的朱由检尚沉浸在朱高燨那句话中,对朱元璋与朱棣的话,仿若未闻。
得到询问,朱高燨稍作沉吟,便开口道:“从浅显方向来看,如今大明朝最大的内患无疑是那闯贼李自成......”
见朱高燨开口,朱元璋与朱棣立即竖起耳朵倾听,连连点头,显然对朱高燨选择从浅显至深处的诉说方法很是满意。
“这李自成,本应是大明陕西驿站驿卒。崇祯二年,朱由检选择裁撤驿站,用来节省朝廷用度开支。其本意是好的,但相比于整个大明,裁撤驿站所节省的开支不过九牛一毛.......”
“而这些没了事业编制的驿卒,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活计,可不得造反?其中以李自成最为出色,在短短的十余年内,便拿下大明大片江山。”
“这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竟能席卷大片江山,想必其定有过人之处......”朱元璋沉吟道:“只是这太原府距离应天可有一段距离,怎么就大明岌岌可危了?”
这个问题,其实朱元璋早就注意到了,现在不过是挑了个合适的时机,将其问出来罢了。
闻言,朱高燨摸了摸鼻头,眼神瞥了下正在‘神游天外’的朱棣,开口道:“永乐元年,父亲下诏,定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五年,顺天府开始营建紫禁城,至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顺天府。”
朱元璋下意识瞧了眼朱棣,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搞的朱棣很是尴尬。虽然自己所在时空尚未迁都,但迁都一事是他早就与姚广孝定好了的事情,自然是不可更改的。
虽然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动作很不爽,但想着这兔崽子都能造反称帝了,迁都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就连朱元璋自己,此刻也想着迁都。
迁都涉及到多方面,有好有坏,朱元璋自然能够明白朱棣这样做的深意。
“所以这华盖殿,也是顺天府的华盖殿?”
“没错。”朱高燨点头道:“顺天府的华盖殿,乃是父亲按照皇爷爷您在应天府紫禁城格局建造的。”
话音入耳,朱元璋瞥了朱棣一眼,嘴角扯出许些笑容,“算你这兔崽子有点良心......”
本来朱棣还在暗暗瞪着眼看着朱高燨,眼下得到朱元璋夸奖,心中却好似吃了蜜,“孩儿还有许多朝政,都是依照父亲的步子来的呢......”
对于朱棣的邀功行为,朱元璋选择无视,搞的朱棣再次陷入尴尬。
朱元璋看向朱高燨,催促道:“大明灭亡的外因,盖因为碰见了小冰河时期,这小冰河时期乃是......”
朱高燨将小冰河时期的概念解释了一番,见朱元璋与朱棣连连点头,方才继续说道:“当然,小冰河时期只是许些因素。更多的原因,无非在于官员士绅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宗族过于臃肿导致朝廷负担太大、阶级固化导致百姓没有上升通道等原因......”
“其中最严重的,便在于阶级固化,官员贪腐严重,土地兼并剧烈。这几点,导致了大明的百姓没有活路。说难听点,百姓甚至连土都没得吃,因为土都是地主家的!”
早回过神来的朱由检,听见朱高燨的话语,再次懵逼了。
在他的意识中,百姓活不下去,其实是贪官污吏与天灾的原因,没想到竟是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这件事情,朱由检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在意罢了。
因为他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儿,真正的大事儿,是那些不愿意办事的文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