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两名衙役便拖着胡惟庸朝着公堂外走去。
朝堂上百官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一幕。
当朝宰相竟然被一个四品少卿拉出去仗刑。
这等事虽不如亲王披麻戴孝,但同样是前无古人。
这一次,史书上的大明又将增添了一件趣事。
胡惟庸的党羽见到这一幕,正准备开口向朱元璋求情,但是看到朱元璋的脸色后,张着的嘴顿时失声。
只见朱元璋一脸冷漠的看着胡惟庸被衙役往外拖行。
徐达看着这一幕,心里暗笑道
【仗打宰相,这等奇闻异事真是一桩接着一桩,这个林殊倒是有点意思。】
被拖行的胡惟庸这时候已经害怕了,此时的胡惟庸已是中年,那能承受的住这二十重仗。
身为大明宰相的胡惟庸难能不知道这重仗的威力,这二十仗下去,自己就算不死,恐怕也得数月下不了床。
胡惟庸慌忙开口向朱元璋求情。
因为胡惟庸知道,现在也之后朱元璋能够救自己了。
前些日子朱元璋还在朝会上当中称呼自己胡相,所以胡惟庸觉得朱元璋一定会开口救下自己的。
“上位……”
呼喊之后,朱元璋依旧平稳的坐在椅子之上,脸上表情看不出任何变化,仿佛根本没有听闻这一切一般。
朱元璋是打算借助林殊的手,来给胡惟庸一个警告。
胡惟庸身为一个文臣,更是担任当朝宰相,和这些武将们走的太近了。
这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这让老朱很不满意。
没有人给胡惟庸求情,就这样胡惟庸一脸惊愕的被两名衙役拖了出去。
“啊!”
“啊!”
“啊……”
接着便是重仗落下的声音夹杂着胡惟庸的惨叫声。
公堂上的百官听着胡惟庸的惨叫声,顿时胆裂魂飞。
百官们也都紧闭上了嘴巴,生怕一个不小心便得罪了主审位子上的林殊。
这胡相乱说话都被打了,他们这些小官小吏的那还敢。
最为关键的是皇上竟然不管!
不一会,堂外的惨叫声停住了。
但是伴随着胡惟庸痛苦的呻吟声,胡惟庸一瘸一拐的回到了公堂上。
衙役们知道,他们所打之人乃是当朝宰相,因此张三李四两人这才手下留情。
倘若是对待一般犯人,这二十重仗打下去,就算不死也会脱层皮。
当年在朱元璋跟着郭子兴起兵之事,徐达被郭子兴长子郭天叙陷害,被重仗三十军棍,就是徐达年轻之时的体格也是养伤养了一个多月。
就算是两人放水,这二十重仗下去,现在胡惟庸的屁股也是被打的开花了。
闹剧结束,
朱元璋冷声说道:
“既然没人扰乱公堂了,太子有何罪状,终归是要给咱说清楚吧。”
林殊微微一笑说道:
“陛下说的是,那本官便说说太子朱标的罪状。”
听闻此言,公堂上百官纷纷竖起耳朵,听听林殊究竟会给太子朱标安上什么罪名?
林殊坐在主审位上,手持朱标卷宗,神情庄肃的念来:
“太子朱标,身为大明储君,对待臣子应该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偏向。”
“而今因为宋濂曾为太子太傅,朱标亲近宋濂等一众儒臣,偏向儒术,畸轻畸重,疏忽职守!”
林殊此言一出,公堂上的一众儒臣顿时暴跳如雷。
因为林殊此言分明是对他们儒臣地位的挑衅。
“太子殿下尊崇儒学儒官,乃是尊师重道,有何不对?”
“儒学乃是传承千年的圣贤之学,太子殿下尊崇圣贤之学有何过错?”
“儒学教化天下礼制,乃是治理国家的平复天下的正统思想,敢问林大人有何过错?”
“……”
林殊闻言笑道:
“好一个以礼治国平复天下!”
“当年陛下带领众将士抗击元庭之时你们这群儒生龟缩在何处?”
公堂上众儒官闻言顿时闭上了嘴巴,装聋作哑起来。
朱元璋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异样。
而此时,朱标双手抱拳说道:
“林大人,儒学教化天下人,济世安民,研习儒学,那是为了治理国家。”
“向宋濂等儒学大成者,皆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弘扬儒学。”
“本宫尊崇儒学,也同样是为大明天下太平而尽微薄之力。”
林殊闻言,淡淡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