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六章 朱标通宵盘算岁俸! (1/3)

城南小巷,

在城南街道上和朱标分别之后,没一会林殊便回到了家门外。

虽然此时已是夜晚,但天空上繁星闪烁,月光皎洁明亮。

林殊还是能够看得清路。

此时的林殊正站在宅子门口,看着今日白天的时候锦衣卫赔给的大门。

林殊站在自家宅子门口愣了一会。

因为林殊的这个宅院十分的破旧,两边墙壁是青白色的转头筑起的,墙上更是有着不少青苔、泥渍,破旧不堪。

而锦衣卫今日给装上的大门,确实十分的威武霸气,大红色的生漆大门上布满了门钉。

林殊数了一下,二十五枚门钉,这边是代表着官员之家的身份。

在封建王朝,这门钉的数量便是代表着着家人的身份地位。

皇家宫殿的门钉是横九路、纵九路,共计九九八十一枚。

其下便是王府,七九六十三枚;公侯,四十九枚;官员,二十五枚。

寻常百姓家则是没有一枚,所以百姓也被称为“白丁”。

林殊看着自己这大红色的生漆大门,与这破旧的院墙宅院,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这大门与自己的宅子不相称,但是林殊一想这大门反正也是自己讹诈锦衣卫的,算是白捡的,不相称九不相称吧。

随后林殊便推开大门,随后回到了宅子内。

林殊首先来到厨房,看了一眼。

因为昨日厨房仅剩下的半袋粟米被哪两个锦衣卫给洒了,不知道今日这些锦衣卫给收拾了没有。

林殊来到厨房之后,从怀中取出火折子,使劲吹了吹,火折子这才冒出一缕细小的火苗。

依靠火折子上火苗微弱的光亮,林殊点燃了厨房的油灯。

随着油灯被点燃,厨房的也变得明亮起来。

虽然油灯并不算十分的明亮,但是林殊还是能够看清楚厨房的一切。

厨房的地面上已经没有了先前洒落的粟米。

林殊发现厨房多了两口腰深的大缸。

这大缸想必也是今日锦衣卫赔给的。

林殊好奇的来到大缸前,拿开大缸上面的木盖,顿时一股米香冒了出来。

两个大缸内装满了晶莹剔透的白米。

林殊笑了笑,将木盖重新盖上去。

看了这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还是蛮会办事的。

林殊在看到锦衣卫的诚心之后,便离开了厨房。

随后林殊便回到了正堂内的卧室去,去睡觉了。

……

应天府,

东宫内。

此时的朱标也已经回到了皇宫。

但是先前在城南街上的时候,朱标未能算出百年后大明将会需要多少岁俸来供养宗室。

因此,朱标在回到皇宫后,便决定算个明白,好搞清楚林殊在城南街上所说的那些话究竟是什么用意。

回到东宫之后,朱标便立刻吩咐人呈上来笔墨纸砚,自己要亲自算上一算。

洪武九年,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

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

上述也只是一名亲王的岁俸,如今洪武十二年,朱元璋已经有十九名皇子。

这样算下来,将近二十名亲王。

大明这些亲王,不算上宝钞、丝绸锦缎那些,仅仅禄米便已经百万石。

在这些亲王之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等,将来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大明课税仅仅一千万石,仅仅宗室便占据总税税收的十分之一还要多。

倘若百年,这些亲王禄米便需要万万石,这还是只是算大明如今的亲王。

不知不觉,侍从所呈上来到纸张现已经被朱标所写满。

朱标看着如今纸上还没算尽的数额,额头上便留下一丝冷汗。

“来人,上纸墨!”

这时候门口侍从便将纸墨呈上来。

朱标拿起毛笔蘸上墨汁,继续敲打起算盘,计算起来。

没过多久,守在东宫门口的侍从便再次听到朱标的喊声。

侍从闻言后慌忙的进去送上纸墨。

接着东宫内便不断的传出朱标的声音。

“来人,上纸墨!”

“上纸墨!”

“纸墨!”

“来人!”

“纸墨!”

“……”

房间内,只听道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五十六章 朱标通宵盘算岁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