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内。
午门之处朱勇被陈牧处斩的消息随之传来。
一时间,国子监中的诸多浙东党学士们议论纷纷。
“太好了!”
“陛下终于对这群淮西将领出手了!”
“就是!平日里淮西将领对咱们这些人动不动就是冷嘲热讽的!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莽夫,有什么好得意的!”
学士们议论纷纷之际,一阵轻咳声随之响起。
诸多学士们目光望去,纷纷拱手作揖。
“拜见监丞。”
刘伯温缓缓走来,开口询问道:“你们在议论些什么?”
杨宪闻言,面色激动的走上前来,拱手道:“老师,好消息。”
“大理寺卿陈牧于午门处斩了陛下义子朱勇!看来陛下这是要对淮西诸将们动手了!”
“我们的机会来了!”
刘伯温闻言色变,眉宇紧皱不止。
尤其是当他看到神色兴奋的诸多学士们后,脸色也是愈发难看。
“此事万不可再议论下去!”刘伯温再三告诫道。
“恩师,这是为何?”
杨宪不解的询问道。
刘伯温看向诸多学士,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朱勇虽为陛下义子,但其罪行乃是陛下亲眼所见。”
“陛下为人重天下!岂会因为这区区一个义子而误国!”
“至于淮西诸将,更是跟随陛下多时,大明朝亦是他们打下来的。”
“岂会因为区区一个朱勇而要拔出整个淮西集团!”
“若是此时尔等幸灾乐祸,那下一个便是我们!”
众学士们闻言,脸色骤然一变。
杨宪眉头更是紧皱不止。
虽说刘伯温之言,确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杨宪看来,却是未免有些太小题大做了。
而陈牧,今日因处斩于朱勇必然得罪了淮西集团。
若是能趁此时刻,拉拢陈牧的话,对于浙东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杨宪心思这般,看着刘伯温转身离去的身影,心中亦生出一计。
……
是时!
大理寺。
陈牧处斩朱勇后,便回到了府衙内准备继续处理政务。
但陈牧几乎刚一落座不久,一名衙役便急匆匆的跑上前来,拱手道:“大人,国子监学士杨宪求见。”
“杨宪?”
陈牧诧异轻喃,心中多有不解。
“请他上来吧!”
“是,大人。”
衙役拱手一拜,转身退下。
约有一刻左右。
杨宪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府衙正堂内。
“杨宪拜见陈公卿。”
陈牧微微颔首,直言说道:“杨学士此番前来有何要事啊?”
杨宪拱手说道:“今日陈公卿于午门之处可谓是享尽名誉啊!”
“不过,大人虽享尽名誉,却也惹上了麻烦。”
“朝中皆知,朱勇乃是陛下义子,又与淮西诸将情同手足!”
“大人此次于午门处斩朱勇,可谓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淮西将领们留。”
“如此下去,大人在朝堂之上必然处处受淮西诸将排挤,举步维艰!”
“甚至,更有性命之忧!”
“而在下此次前来,便是为大人排忧解难来的!”
此话一出,杨宪脸上尽是得意之色。
在他看来,陈牧此时内心必然焦急万分,唯有投效于浙东党,方可保身。
谁料陈牧心中却是不以为然。
杨宪此人睚眦必报,行事张狂!
虽说此时并未显露出来,但只能说是还没有到那个时机。
而且,用不了多久,杨宪便会被朱元璋下狱,自身都难保,还来说救自己?
陈牧想明这般,大义凛然道:“本官做事一切为公,岂会因为名誉而做事!”
“既然本官坐到了大理寺卿这个位置,自然应当秉公而断!”
“若是因为贪权怕事,倒不如趁早摘了这乌纱帽,回家种田!”
杨宪见状,面色不禁一愣,心中虽有不快,却是不敢发作出来,只得冷笑道:“如此,那倒是在下多虑了!”
“既然大人不愿,那在下就此告辞。”
“但愿到时大人依旧能如此刚正不阿!”
话罢!杨宪转身从大理寺内离去。
……
翌日!
天色大亮!
文武百官相继入朝。
朝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