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大理寺。
府院门前人头攒动,他们全都是闻讯而来的老百姓。
古往今来,都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
可如今这大明,皇帝义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种事情,还真是古今头一遭。
因此百姓们全都好奇的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圣敢下这种审判!
“有这样的大理寺卿啊,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可就好过了。”
“是啊,有这样的铁面判官,那些王公贵族们就不敢胡作非为!”
“自古以来都是官贵民轻,可在这大理寺卿面前,官民平等啊!”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着陈牧。
这些称赞的话语,听得在门前值守的守卫们都是心里一阵自豪。
好像百姓们夸赞的不是陈牧,而是他们一样。
“太子驾到——!”
突然,人群后方传来了一声高声唱诵。
老百姓们一听太子到来,全都自觉的分站左右,给太子腾出一条通路来。
人们卑躬屈膝的弓着身子,给太子行礼。
坐在轿辇上的太子拨开幕帘,他好奇的望着左右的百姓。
开口询问站在轿辇外的内侍:
“怎么?这些百姓是有什么冤屈,想要找陈牧申冤吗?”
内侍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殿下,陈大人他力排众议,执意斩首朱勇,做出公正审判。百姓们这是对陈大人感恩戴德呢。”
听着内侍的回答,朱标点了点头,随后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如此甚好,官民一家亲,如此才能长远!”
放下幕帘,轿辇在百姓们的注视中进了大理寺。
…………
穿越院门,太子闲庭信步的在大理寺院内闲逛。
他这次来,是有很重要的畅想要说给陈牧听。
如今,太子已经开始监国,他决定自己筹建班底。
而陈牧这样铁面无私的中正之人,正是他急需的人才。
不多时,陈牧便匆忙上前相迎。
他领着太子,进入了主簿房内。
屋外人头攒动,因为朱勇的案子,老百姓们有不少冤屈想要申诉。
这还是大理寺开国以来第一次这般热闹。
回想起府外聚拢着的人群,太子朱标感慨说道:
“陈牧卿,你还不知道吧?现在外面都传您是青天大老爷。”
陈牧闻言讪然一笑,他点了点头,自谦道:
“都是百姓们自己传的,臣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罢了。”
朱标却不以为然,他站起身来,神情严肃的说道:
“诶,卿不可妄自菲薄。”
“卿等只是恪尽职守,便让百姓如此爱戴,足以说明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官员律法都是怎样的臃肿昏碌!”
话说一半,太子朱标充满希望的畅想起了未来:
“如今,我还只是个太子,只能掌管监国之权,对于国家大事还没有做决定的权力。”
“不过,他日我继位登基,定会接续父皇的意志,继续与民为善,休养生息,为大明的百姓,开创太平盛世。”
“在我的治下,不会再有贪赃枉法,不会再有坑蒙拐骗,不会再有杀人越货!”
“我要让天下大同,人心不渝!”
“陈牧卿!我要开创这样的大明,而你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朱标说的意气风发,心潮澎湃。
他的眼睛里有光芒,那是对未来无限美好的畅想与希冀。
然而,面对充满希望的朱标,陈牧却是嗤之以鼻。
他冷冷的嗤笑了一声,不置可否的说道:
“但愿一切都能顺遂殿下心愿。”
朱标眉头轻皱,他听出了陈牧言语中的不屑与不信。
快步上前,太子郑重说道:
“陈牧卿,我不是在与你儿戏。”
抬头看着一脸郑重的朱标,陈牧沉默片刻,随后点了点头。
他站起身来,对朱标说道:
“殿下,若是信我,可敢换上一身老百姓的衣服,随臣去一个地方?”
朱标虽然心中有疑,但还是答应了陈牧的请求。
两人换上了一身粗布麻衣,从大理寺的后门出府。
一路上穿街过巷,街道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朱标看着一派繁荣祥和的街道,得意的问向陈牧:
“陈牧卿,看看这大明治下的百姓如何?”
陈牧并不作答,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