惮姚广孝说的那句读书人种子绝了,所以修一本全书,造福天下读书人?
这个理由比较可能。
黄昏猛然想起一事来:朱元璋要修一本《类要》。
因为驾崩不了了之。
然后建文帝找方孝孺等人在建文二年开馆,欲续修《类要》。
这才是朱棣修《永乐大典》的真相。
莫慌。
镇定。
思绪急转,很快想到说辞,“殿下将登大宝,未来的天下在殿下治理下,必将万世安乐,煌煌盛世即将启幕,以浩瀚国力修一本全书,若能超越太祖欲修未成之《类要》,必能彰显殿下灿若明月的天子之才。”
修一本全书,确实不是说说而已。
需要庞大的人力和财力。
一般君王,真不愿意干这种吃力又讨不了多少好处的事。
朱棣心头一动,黄昏说的在理。
自己登基的方式确实有些不光明,要用丰功伟绩来证明自己比建文帝强,更不比老爹弱,武功方面不敢奢望,老爹实在在牛逼。
但可以文治。
由此证明,大明让我朱棣来掌控是最正确的方式。
这是朱棣的压力。
修书是个好主意。
何况,建文帝欲修《类要》未成,我修一本超越《类要》的书,岂非越发证明我朱棣靖难得天下是伟光正的?
于是又笑了,“也罢,算你聪慧,竟能猜中我之心意。”
黄昏心里一阵腹诽,他已经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永乐年号,朱棣肯定会用,正是因为和自己这一番谈话,他才定下年号。
《永乐大典》,朱棣会修,原因一样。
或者说,因为自己的出现,提前让朱棣生出了修《永乐大典》的想法。
也笑道:“不是草民聪慧,实在是陛下之雄才伟略世人尽知,稍微想想,便知陛下为世间读书人着想的苦心孤诣,修书一事,也不过是陛下今后治下煌煌盛世的锦上添花而已。”
给你个台阶。
朱棣收敛笑意,冷声呵斥道:“那么你倒是说说,为何要招摇撞骗,神神鬼鬼胡言乱语!”
还骗到了我小姨子身上。
小子不长眼啊。
黄昏心中一跳,来了来了,重头戏来了。
在被押送回应天的路上,黄昏已经想了无数说辞,立即沉声说道:“陛下登基,大明必将进入崭新篇章,煌煌盛世在即,草民不想错过这名垂青史的大好机会,所以想入仕光宗耀祖,可叔父黄观戴罪在身,草民迟早也会被陛下清算,所为草民为一己之私,不得已而走神棍路线,希望能简在帝心,能够面圣而后向死而生!”
神棍路线在封建王朝很可能走不通,但见到朱棣就算成功。
所以马上洗白。
老子不是神棍。
要不然真会被朱棣一把火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