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特么是一个八岁孩子说出来的话?
原本李善长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念在曾经受过李善长的恩惠。
加上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是当朝的驸马爷。
所以他们便答应了李善长的要求。
可谁能想到这上了早朝,会是这般模样。
都察院御史张绅退出他们阵营的时候,这些百官也想退出。
可已经晚了。
扣帽子的功夫,朱雄英可以说是碾压他们。
一个勾结朋党,向陛下施压。
就已经是死罪!
就连都察院御史也不敢轻易说出来。
“陛下,臣绝无此意。”
李善长急了。
跪着往前挪了两步。
“老臣绝对没有忤逆陛下的意思。”
“老臣只是想为孙儿讨回一个公道!”
李善长本以为朱元璋会把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朱元璋却淡淡地说道:“你的意思是朕之前处事不公?”
这一问,让李善长心中咯噔一下。
完了!
“韩国公,莫要再白费力气了。”
朱雄英得理不饶人:“即便是你今天一头磕死在这,你孙子那一百杖责,也是免不了的。”
李善长听了之后,呼吸瞬间变得急促了起来。
当即便想一头撞在台阶上。
可是他都开始行动了,却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拦住。
眼前脑袋就要撞上去了。
李善长这才开始哭泣道:
“老臣跟随陛下,已经十几年了。”
“可未曾想到今日却受了这般屈辱。”
“罢了,陛下,老臣请求告老还乡!”
李善长这话一出,满朝哗然!
陛下已经这般铁石心肠吗?
开国功勋韩国公在朝堂之上被逼得告老还乡,朱元璋竟然一句话都不说?
“且慢!”
朱雄英又阻止道:“今日早朝还未结束,韩国公还是在这奉天殿多待一会。”
朱雄英面带微笑,却笑的有些吓人。
满朝的官员都觉得菊花一紧。
朱元璋敢这么让朱雄英大闹朝堂,自然是心中有底气。
也就是说,这是朱元璋计划好的!
百官们,今日要遭重了。
“我大明开国至今,已有十五载。”
朱雄英一副心痛的样子:
“可十五载过去了,北境之地北元一直骚扰我大明。”
“百姓食不果腹时有发生。”
“天灾人祸,一并发生。”
“尔等食大明俸禄,本应该替爷爷分忧。”
“可人事是一点都不干,只想着今日巴结韩国公,明日巴结魏国公。”
“尸位素餐,令人作呕!”
……
这话,在群臣耳朵里就是一根针。
刺的人难受。
可在老朱的耳朵里,那可是无比舒畅啊!
这些朝廷大臣就喜欢干这些事情。
但是朱元璋没有证据,又不好说什么。
今天大孙子说出来了,朱元璋听得那叫一个舒服。
爽!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到这就要结束了。
但朱雄英又从韩国公身边走到了礼部尚书邵质身边。
“礼部,本应该正我大明礼仪之风,可为何韩国公一句话,你邵大人便跟着韩国公屁股后面走?”
朱雄英厉声道:“这便是儒家教你的礼法?
儒家教你的君臣之礼,是让你勾结群臣来逼迫我爷爷吗?”
邵质不敢说话。
现在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辩解了。
这场在朝堂上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输的很彻底。
不过,朱雄英说的倒是没有错。
儒学的要求本来就有些理想化。
但你礼部的人,一边喊着儒学,一边又做着儒学对立面的事情。
这不是又当又立,那是什么?
朱雄英怼完礼部尚书之后,又走到了韩国公李善长身边。
“韩国公,乃我大明开国功臣,本应该为皇爷爷分忧,如今却只会添堵。”
朱雄英说完之后,又贴近李善长的耳边说道:
“我已经抓到了你的证据,老逼登。
你要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